甘草干姜湯 主治脾胃陽虛手足不溫
導語:甘草干姜湯。 甘草干姜湯為中藥試劑, 主治傷寒脈浮, 自汗出, 小便數, 心煩, 微惡寒, 腳攣急, 咽中干, 煩躁吐逆;肺痿, 吐涎沫而不咳者。 甘草干姜湯。
甘草干姜湯:
主治:脾胃陽虛, 手足不溫, 口不渴, 煩躁吐逆;老年虛弱尿頻, 下半身常冷, 咳唾痰稀, 眩暈短氣, 脈沉無力;現用于胃脘痛、吐酸、腸鳴腹泄、胸背徹痛、眩暈、喘咳, 經期腹痛屬寒證者;傷寒脈浮, 自汗出, 小便數, 心煩, 微惡寒, 腳攣急, 反與桂枝, 欲攻其表, 此誤也, 得之使厥, 咽中干, 煩躁吐逆者;肺痿, 吐涎沫而不咳者, 其人不渴, 必遺尿, 小便數。
1、《內臺方議》:脈浮, 自汗出, 惡寒者, 為中風。 今此又兼小便數者, 心煩腳攣急, 為陰陽之氣虛, 不可發汗。 反與桂枝湯誤汗之, 得之便厥, 咽中干, 煩躁上逆也, 此乃不可汗而誤攻其表, 營衛之氣虛傷所致也。 故與甘草為君, 干姜為臣, 二者之辛甘, 合之以復陽氣也。
2、《寒溫條辨》:此即四逆湯去附也。
3、《傷寒今釋》:干姜與附子, 俱為純陽大熱之藥, 俱能振起機能之衰減。 惟附子之效, 偏于全身;干姜之效, 限于局部。 其主效在溫運消化器官, 而兼于肺, 故肺寒、胃寒、腸寒者, 用干姜;心臟衰弱, 細胞之生活力減退者, 用附子。 吉益氏《藥徽》謂附子逐水, 干姜主結滯水毒。 蓋心臟衰弱者, 往往引起郁血性水腫, 其舌淡胖, 如經水浸, 用姜附以強心, 則水腫自退, 非姜附能逐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