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炎症做哪些檢查
胃炎是常見的胃部疾病, 對患者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尤其是慢性胃炎發病時間長, 容易出現炎性反復的刺激, 甚至容易導致增生引起息肉, 也是誘發胃部腫瘤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所以說出現胃炎的時候需要及時進行檢查, 檢查的方法是比較多的, 比如說進行血尿檢查, 糞便常規檢查等等, 另外可以進行鋇餐檢查, 進行核磁共振以及電腦體層掃描等等。
胃病的診斷除依靠臨床表現來助診外, 還常用化驗及一些形態學及其他檢查助診, 而這些檢查有時是極為重要的。
常用化驗檢查包括有:查血, 尿, 糞三大常規, 還有大便隱血試驗, 寄生蟲, 微生物檢查, 尿膽紅素, 尿膽原檢查, 血清膽紅素, 自身抗原或(和)抗體, 癌胚抗原, 胃泌素, 胰泌素等測定。
形態學檢查有:X線鋇餐檢查, X線電腦體層掃描(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
其他有:食管腔測PH,
1.上腹痛呈陣發性加重或持續性鈍痛, 少數患者出現劇痛。 位置在胃脘正中偏左或臍周,
2.噁心、嘔吐嘔吐物為未消化的食物, 患者吐後感覺舒服, 也有的患者甚至嘔吐出黃色膽汁或胃酸。
3.腹瀉伴發腸炎者出現腹瀉, 可為稀便和水樣便, 色黃, 隨胃部症狀好轉而停止。
5.嘔血與便血少數嚴重患者嘔吐物中帶血絲或呈咖啡色, 大便發黑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說明胃黏膜有出血情況。
急性胃炎雖來勢兇猛, 病情比較嚴重, 但病程較短, 除了及時到醫院專科門診就診外, 自己可採取應對措施, 找到引發病證的根源, 去除病因, 對症處理, 很快將“病去如山倒”, 如果失治誤治, 很可能最終演化成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