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老藝術家葛存壯因腦梗去世 腦梗先兆知多點

著名表演藝術家、葛優的父親葛存壯於3月4日早晨8:33分因腦梗引發心臟衰竭去世, 享年87歲。 就在半個月前, 著名藝術家閻肅也因腦梗離開了人世。

令這些老藝術家離開人世的腦梗, 又稱腦梗塞, 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 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 眾所周知, 腦組織對缺血、缺氧性損害非常敏感。 只要完全缺氧超過3~5分鐘, 腦神經細胞就會死亡, 並且不可再生。

腦梗風險高危害大 覆蓋全年齡層

腦梗塞這種突發性腦部疾病, 覆蓋各個年齡層, 與其關係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壓、休克、風濕性心臟病等。

該病威脅大、風險高、突然性強, 容易令人猝手不及而引發嚴重後果, 老年人受傷害尤甚, 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死亡率高發疾病。

老年人易患上腦梗塞的原因很多。 首先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衰弱, 心腦血管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差, 一旦在季節交替的時節適應不過來, 就容易發生意外。 其次, 許多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壓, 高血壓很容易引發腦梗塞。 有研究顯示, 60歲到79歲的患者的收縮壓每下降10毫米汞柱, 腦腦梗塞發病率下降近1/3。 再者, 老年人因為年紀漸大, 味覺也逐漸退化。 為此他們在選擇食物時比較傾向於口味重的、高熱量高脂肪的,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更是增添了患腦梗塞的概率。

現代年輕人易患腦梗塞主要是受環境影響。

例如, 飲食生活不健康, 吸煙喝酒成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脂肪攝取過多、蔬菜水果攝取不足, 這些行徑均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從而導致腦梗塞發生。

現代生活節奏比較快, 有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 應酬多, 作息時間不規範, 平時又少鍛煉, 長期以往身體素質並不高。 一旦遇上換季, 又連續高強度工作不休息, 發生腦梗塞的風險便大大上升。

警惕腦梗這些先兆

對於腦梗塞的治療, 卒中單元(即綜合處理)和溶栓療法比較普遍, 其中溶栓療法可促使病人快速恢復。 不過大量臨床研究表明, 對於腦梗死患者, 真正安全有效的搶救神經細胞功能的時間是3~6個小時, 超過這個時間採取溶栓治療,

將會冒很大的繼發腦出血的風險。 不少患者因為在初初發病時沒有重視, 拖延了時間, 從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所以, 當出現以下狀況時, 要提高警惕, 儘快入院醫治, 避免留下後遺症。 例如突然出現頭暈頭痛, 多為缺血性腦梗塞的先兆;如果頭痛伴隨強烈噁心嘔吐, 多為出血性腦梗塞的先兆。 如果眼前無徵兆突然發黑, 數秒恢復正常, 且無其他障礙, 有可能是視網膜短暫性缺血, 是腦血管病的最早報警信號之一。 除此之外, 如果平衡功能失調、出現運動、語言、意識等方面的障礙, 例如無法行走、情緒暴躁、說不出話等症狀, 均要引起高度重視。

改善飲食積極鍛煉 防患於未然

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都要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良好飲食習慣。

多吃蔬菜水果, 適當清淡飲食, 遠離高脂肪高熱量食品, 儘量不抽煙不喝酒。 平時空餘時間注意鍛煉身體, 長期堅持簡單的散步、慢跑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放鬆心情、舒緩壓力,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時刻關注身體狀況, 定期到醫院檢查, 防患於未然。

願腦梗塞遠離我們的生活!

盤點:近年來因為腦梗塞離開人世的名人們

2016年2月, 在葛存壯老師去世半月前, 著名藝術家閻肅因腦梗去世, 享年86歲。

2015年4月, 有“文哏大師”之稱的相聲名家蘇文茂因腦梗塞去世。 令人痛心的是, 蘇老因癱瘓和腦梗塞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2013年7月, 中國泥漿面膜第一品牌禦泥坊創始人吳立君因腦血栓去世,

年僅36歲。

2012年5月, 中國動畫教育的奠基人、“沒頭腦和不高興”之父張松林老師因突發腦梗溘然去世。

2012年4月, 曾為人氣動畫片《櫻桃小丸子》中的“友藏爺爺”配音的日本老牌聲優青野武, 4月9日因患多發性腦梗塞在東京病逝, 享年75歲。

2009年9月, 曾出演《升官圖》《小二黑結婚》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林連昆因腦梗塞醫治無效, 7日下午在北京東方醫院逝世, 終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