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最常見7個癥狀
在現實生活中, 許多網友往往忽視肝癌早期癥狀, 導致病情被拖延, 專家表示, “肝癌最明顯的癥狀就是不想吃東西, 臉色發黃, 上腹部疼痛, 腹脹等”, 下面為網友總結了肝癌早期最為常見的幾大癥狀。 一定謹記!
癥狀一:肝區疼痛
常見指數:★★★★★
絕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區疼痛為首發癥狀, 發生率超過50%。 肝區疼痛一般位于右肋部或劍突下, 疼痛性質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 鈍痛或刺痛, 疼痛前一段時間內, 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適。 疼痛可時輕時重或短期自行緩解。 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腫瘤迅速增大,
少數患者自發地或于肝穿刺后突然出現肝區劇烈疼痛, 多是由于位于肝臟表面的癌結節破裂出血所致。 若同時伴有血壓下降、休克的表現, 腹腔穿刺有血性液體, 則說明癌結節破裂出血嚴重。 遇此情況需緊急搶救。 若無上述伴發癥狀, 疼痛較為局限, 則表明出血位于肝包膜下。 疼痛可因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變化, 位于左葉的腫瘤, 常引起中上腹疼痛;位于右葉的腫瘤, 疼痛在右季肋部;腫瘤累及橫隔時, 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 易被誤認為肩關節炎;腫瘤位于右葉后段時, 有時可引起腰痛;腫瘤位于肝實質深部者, 一般很少感到疼痛。
癥狀二:消化道癥狀
常見指數:★★★★☆
據不完全統計, 約37%的肝病患者患病初期都誤以為是“胃病”而貽誤診療。 食欲下降、飯后上腹飽脹。 曖氣、消化不良、惡心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癥狀, 其中以食欲減退和腹脹最為常見。 腹瀉也是肝癌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癥狀, 國內外均有報道, 發生率較高, 易被誤認為慢性腸炎。 門靜脈或肝靜脈癌栓所致的門靜脈高壓及腸功能紊亂可致腹脹、大便次數增多, 腹脹亦可因腹水所致。 胃腸功能紊亂還可導致消化不良、曖氣、惡心等癥狀。
癥狀三:發熱
常見指數:★★★★
相當一部分的肝癌患者會出現出汗、發熱。 多數發熱為中低度發熱, 少數患者可為高熱, 在39℃以上, 一般不伴有寒戰。 肝癌的發熱多為癌性熱, 這是因為腫瘤組織壞死后釋放致熱原進人血液循環所致。
癥狀四:消瘦乏力
常見指數:★★★☆
肝癌患者常較其他腫瘤患者更感乏力, 此與慢性肝炎患者相似。 乏力的原因不明, 可能由于消化功能紊亂、營養吸收障礙導致能量不足, 或肝細胞受損, 肝功能下降, 使得代謝障礙、某些毒素不能及時滅活, 或由于肝癌組織壞死釋放有毒物質。 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見癥狀, 系由于肝功能受損。 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 隨著病情的發展, 消瘦程度可加重, 嚴重時出現惡病質。
癥狀五:出血傾向
常見指數:★★★
肝癌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 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 它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為多見。 消化道出血較為常見, 主要是由于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所致。 事實上, 消化道出血也是導致肝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癥狀六:下肢水腫
常見指數:★★★
肝癌伴腹水的患者, 常有下肢水腫, 輕者發生在踝部, 嚴重者可蔓延至整個下肢。 臨床上曾見到有的患者下肢高度水腫, 水液能從大腿皮膚滲出。 造成下肢水腫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壓迫下肢靜脈或癌栓阻塞, 使靜脈回流受阻。 輕度水腫亦可因血漿白蛋白過低所致。
癥狀七:急腹癥
常見指數:★★
癌結節破裂通常引起肝區疼痛, 體檢時肝區有明顯壓痛,
[責編: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