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道狹窄怎麼辦
淚道狹窄是一種先天性疾病, 其主要症狀就是容易溢淚。 淚道狹窄對於新生兒而言, 還是比較危險的,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 很可能會導致結膜炎等疾病。 當然, 也有的淚道狹窄是因為後天的疾病所導致的, 治療這種症狀的淚道狹窄, 需要餡去除病因。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淚道狹窄的相關知識。
一、淚道狹窄的病因
先天性淚道狹窄常在出生後3-12周出現, 表現為一眼溢淚, 兩眼受累者罕見(溢淚是淚液不斷的越過瞼緣流到面頰部)。 先天性淚道狹窄與因滴硝酸銀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新生兒結膜炎的不同點是前者起病遲和缺少膿性分泌物。
後天性淚道狹窄伴溢淚是由慢性淚囊感染, 嚴重的或慢性的結膜炎引起的淚道炎性阻塞所致。 其他引起阻塞的原因包括鼻中隔偏曲, 肥厚性鼻炎, 粘液息肉, 下鼻甲肥大或殘留的先天性淚道狹窄, 鼻部和面部骨折亦可引起機械性阻塞。
二、先天性淚道狹窄的治療
先天性淚道狹窄常在出生後3~12周出現, 表現為一眼溢淚, 兩眼受累者罕見(溢淚是淚液不斷的越過瞼緣流到面頰部)。
先天性淚道狹窄在出生後6個月常可自行消解, 用指尖按摩方法將淚囊的內容物擠壓入鼻淚管, 每日2次, 可加速解除阻塞.復發感染時則需間歇的滴用抗生素眼藥水.如果阻塞不能自行消解則應擴張淚點和探通淚液排出系統。 對嬰兒施行探通時常需進行短暫的全身麻醉。
三、後天性淚道狹窄的治療
後天性淚道狹窄伴溢淚是由慢性淚囊感染, 嚴重的或慢性的結膜炎引起的淚道炎性阻塞所致, 其他引起阻塞的原因包括鼻中隔偏曲, 肥厚性鼻炎, 粘液息肉, 下鼻甲肥大或殘留的先天性淚道狹窄, 鼻部和面部骨折亦可引起機械性阻塞。 長期的阻塞常導致淚囊感染(淚囊炎), 壓迫淚囊部常可使大量粘液或膿液自淚點反流。
對後天性淚道狹窄則可滴局部麻醉劑例如0.5%丙氧苯卡因後進行擴張淚點, 然後用鈍頭的淚管細針頭將等滲鹽水緩慢地沖洗鼻淚系統(在鹽水中加1 滴螢光素便很容易發現鼻腔阻塞).如果此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