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多事之秋”千萬當心這些疾病

有個成語叫“多事之秋”。 夏秋交替, 氣候變化大, 也正是各種疾病多發的時候。 記者走訪醫院瞭解到, 受氣溫變化影響, 近來, 感冒和腹瀉患者一直有增無減, 其中尤以小朋友居多。 忽冷忽熱的天氣, 也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步入“危險期”。 此外, 受開學影響, 我市又出現了多起手足口病新增病例, 家長需引起重視。

小寶寶腹瀉可以不吃藥

“我的寶寶拉肚子拉得厲害, 可怎麼辦?”一位母親焦急地詢問醫生。 此時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時期, 而許多拉肚子的小朋友都是只有不足兩三歲的小寶寶。

年齡這麼小的寶寶,

若是打針, 必然又哭又鬧, 十分困難。 “可是吃藥, 他一邊拉肚還會嘔吐, 剛吃下去的藥一會兒就吐出來了。 有沒有什麼不用打針吃藥的好辦法啊?”母親求助道。

市中醫院針灸科專家劉桂林說, 秋冬季的兒童腹瀉, 與夏季多發的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不同, 它主要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 這類腹瀉可以採取推拿的方法進行治療。 只需要推拿一到兩次, 最多不超過3次, 就可基本治癒。

據瞭解, 一些中藥肚臍貼治療兒童腹瀉也很有效, 可以採取此方法進行外用治療。 每貼可在白天貼兩個小時, 然後在晚上睡前再貼上, 一般情況下三貼便可見效。 寶寶肚皮嬌嫩, 貼敷時間不宜過長。

很多家長看著腹瀉後的小寶寶面黃肌瘦, 臉色慘白的樣子,

往往十分心疼, 於是就老想給他進補, 燉雞燒魚, 甚至給他買炸雞翅。 蘇北醫院兒科主任朱玲玲提醒說, 孩子腹瀉的起因, 就是腸胃不適, 這時最忌諱的便是飲食油膩。 給孩子做些清淡、易消化的濃小米湯或者山藥粥, 才是養胃又消食的正道。

感冒和哮喘患者增加了

入秋以後, 晝夜溫差加大, 孩子的防備和調節功能較弱, 忽高忽低的氣溫很容易造成孩子呼吸道感染。 最近一段時間, 因感冒發燒前往醫院就診的小朋友人數一直居高不下。 另外, 秋季天氣忽冷忽熱, 人體抵抗力降低, 是流感多發季節。

咳嗽也是此時易發的呼吸道疾病。 蘇北人民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朱虹說, “許多平時不咳嗽的患者, 此時也會經常咳嗽,

而且是那種嗓子癢癢的、有點憋悶的咳嗽, 且沒有痰。 通常持續的時間還比較長, 吃藥甚至打針也不是很管用。 ”

另外, 由於對氣候、氣壓的變化非常敏感, 哮喘病人此時也需特別注意, 以免引起哮喘發作。

市一院呼吸內科主任魏啟宏提醒, 夏秋之交, 特別要關注天氣變化, 及時為自己和孩子添加衣服, 預防感冒。 一旦感冒流行, 可用陳醋薰蒸居室, 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 也有助於預防感冒。

而預防咳嗽, 可以多吃秋梨潤肺。 每天吃1-2個, 潤燥潤腸通便。 有哮喘病史者儘量避免與致敏物質接觸。

手足口病似又“抬頭”

另據瞭解, 最近半個多月來, 我市手足口病的新增病例又漸漸增多。

蘇北醫院兒科的手足口病統計資料顯示,

8月25日到9月7日這半個月的時間內, 一共新增了7名手足口病患者。 而在此前的8月14日至25日期間內, 該院未發現一例新增患者。

據分析, 這應該是受到了幼稚園、小學集中開學的影響。 而在開學後, 小朋友彼此間的聚集以及頻繁接觸, 將大大增加該病的傳染途徑和擴散可能。

專家提醒,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 特別是每年夏秋之交是發病的高峰期, 9月是高峰期的最後一個月, 4歲以下幼兒尤易得此病, 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天越涼, 心腦血管病越多

夏秋交替時節, 天氣會忽涼忽熱, 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而等到了晚秋季節, 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將明顯提高。 醫生提醒市民尤其是老年人, 從現在起, 在生活起居上就要多加注意,

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市一院神經內科主任張新江表示, 氣溫忽涼忽熱, 會使人體血管時常處於從擴張到相對收縮, 又從收縮到擴張的狀態, 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是一種健康威脅。 此外, 在天氣涼爽時, 一些心腦血管病患者會放鬆警惕性, 日常起居和服藥失去規律, 遇燥熱天氣再度來臨, 容易導致疾病急性發作。

專家提醒, 夏秋之交, 心腦血管病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 適量鍛煉, 積極防治感冒等疾病。 感冒很容易誘發、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晨起後可以喝杯白開水, 以沖淡血液;日間要多喝淡茶, 保護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