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24節氣之雨水的由來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 每年的2月19日前後, 太陽黃經達330度時, 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 此時, 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故取名為雨水。 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 到3月4日或5日結束。 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 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 天一生水。 春始屬木, 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後繼之雨水。 且東風既解凍, 則散而為雨矣。 ”意思是說, 雨水節氣前後, 萬物開始萌動, 春天就要到了。 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

”此節氣, 水獺開始捕魚了, 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 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 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 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從此, 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 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 雨水前, 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 雨水後, 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 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 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 下雨開始, 雨量漸漸增多, 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 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 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在雨水節氣的15天裡, 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這意味著除了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 其它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轉春的過渡, 在春風雨水的催促下, 廣大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 雨水季節, 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 天氣變化多端。 既然這說到個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 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 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 初春陽氣漸生, 氣候日趨暖和, 人們逐漸去棉穿單。 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 氣溫變化大, 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 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

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 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 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 乃至心神不安, 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 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 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 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後, 春風送暖, 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 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 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 注意鍛煉身體, 增強抵抗力, 預防疾病的發生。

雨水節氣中, 地濕之氣漸升, 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 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 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

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 可以適當地進補, 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