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肺源性心臟病首選藥物,分期治療效果好

緩解期主要是原發病的治療, 可採用提高機體免疫力藥物如核酸酪素注射液(或過期麻疹減毒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和(或)霧化吸入, 每次2~4ml, 每週二次, 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ml/支, 3次/d, 3~6月為一療程。

一、緩解期治療

緩解期主要是原發病的治療。

緩解期是防止肺心病發展的關鍵。 可採用:

①冷水擦身和膈式呼吸及縮唇呼氣以改善肺臟通氣等耐寒及康復鍛煉。

②鎮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對症治療。

③提高機體免疫力藥物如核酸酪素注射液(或過期麻疹減毒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和(或)霧化吸入, 每次2~4ml, 每週二次, 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ml/支, 3次/d, 3~6月為一療程。 氣管炎菌苗皮下注射、免疫核糖核酸、胎盤脂多糖肌肉注射、人參、轉移因數、左旋咪唑口服等。

④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證候為肺氣虛, 其主要表現為肺功能不全。 治療上宜扶正固本、活血化瘀, 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改善肺循環情況。 可選用黨參、黃芪、沙參、麥冬、丹參、紅花等。 對緩解期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及開展家庭病床工作能明顯降低急性期的發作。

二、急性期治療

呼吸道感染是發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見誘因, 故需積極應用藥物予以控制。

積極控制感染是急性發作期的治療關鍵。

如有發熱, 特別是咳嗽痰量增多並呈膿性時應積極給予抗菌藥物治療。 參考痰培養及藥敏選擇抗生素, 在沒有培養結果前根據感染環境及痰塗片革蘭染色選用抗生素。 抗菌藥物選擇應依據患者肺功能及常見的致病菌, 結合患者所在地區致病菌及耐藥流行情況, 選擇敏感抗菌藥物。 參照慢阻肺加重期抗菌藥物的選擇:如考慮革蘭陽性球菌感染, 可選擇大劑量青黴素(400萬單位, 每8小時1次)靜脈滴注或頭孢呋辛(2.25g, 一日2次)靜脈滴注;革蘭陰性桿菌感染, 可使用頭孢曲松(2.0g, 一日1次)靜脈滴注, 或頭孢他啶(1.0~2.0g, 一日2~3次), 或左氧氟沙星(0.5g, 一日1次), 或阿米卡星(0.4g, 一日1次), 靜脈滴注[2]。 療程5~7天。 臨床症狀改善3天后可改用口服抗菌藥物序貫治療。

目前主張聯合用藥。 宜根據痰培養和致病菌對藥物敏感的測定結果選用, 但不要受痰菌藥物試驗的約束。 未能明確何種致病菌時, 可選用青黴素160萬~600萬u/d, 肌肉注射或慶大黴素12萬~24萬u/d, 分次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 一般需觀察2~3天?如?效不明顯可考慮改用其他種類抗菌藥物,

如氨苄青黴素2~6g/d, 羧苄青黴素4~10g/d、林可黴素1.2~2.4g/d等肌肉或靜脈滴注或羧胺苄青黴素2~4g/d, 分次口服。 頭孢噻吩、頭孢羧唑、頭孢呱酮2~4g/d, 分次肌內注射或頭孢環已烯同量分次口服也可選用。 但切不可不必要地頻繁調換。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紅黴素加氯黴素;苯唑青黴素或頭孢噻吩或頭孢唑啉加卡那黴素或慶大黴素等。 綠膿桿菌感染, 可用羧苄青黴素、磺苄青黴素、呋苄青黴素、氧呱嗪青黴素、頭孢噻甲羧肟或加丁胺卡那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聯合應用。 除全身用藥外, 尚可局部霧化吸入或氣管內滴注藥物。 長期應用抗生素要防止真菌感染。 一旦真菌已成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應調整或停用抗生素, 給予抗真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