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鬱金香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Yù Jīn Xiānɡ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Tulip, Flower of Late Tulip

【別名】鬱香、紅藍花、紫述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鬱金香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ulipa gesneriana L.

採收和儲藏:春季開花期採花,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鬱金香, 多年生草本。 鱗莖卵形, 直徑約2cm, 外層皮紙質, 內面頂端和基部有少數伏毛。 葉3-5枚, 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花單朵頂生, 大型而豔麗, 無苞片;花被片6, 離生, 易脫落, 外輪披針形至橢圓形, 內輪倒卵形, 長5-7cm, 寬2-4cm, 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 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雄蕊6, 等長, 花絲無毛;子房長圓形, 3室, 無花柱, 柱頭增大呈雞冠狀。 蒴果室背開裂。

種子多數, 扁平。 花期4-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我國引種栽培。

資源分佈:原產歐洲。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陽、好肥、耐寒, 球根能耐-35度低溫。 最佳生長溫度為15-18度, 生根需5度以上, 花芽分化適溫17-23度, 在25度時, 分化抑制進入休眠。 鱗莖壽命只有1年, 開花後分生出新球和子球後就乾枯消失。 鱗莖秋季生根, 冬季長葉, 春季開花。 對土壤要求極為嚴格, 要求疏鬆肥沃、排水又好的砂質壤土。 栽培技術 以鱗莖繁殖為主, 可在9-10月上盆或地栽, 成熟鱗莖栽植的行株距各為15-25cm, 深度約10cm, 栽植過淺, 則更新鱗莖將呈滴管狀下移至適當深度形成, 消耗了養分, 使新球變小。 田間管理 栽種時基肥一定要施足, 到冬季再追肥1次, 至春季開花前, 再追施料1次。 通過這樣管養,

多數能屆時開花。 開花後, 追施肥料1次, 其目的是給母球分裂出來的子球和新球增加營養, 使之膨大。 入夏時將已膨大的子球和新球挖出陰乾貯藏, 到9-10月間重新種或上盆。 育種的如需要也可用種子繁殖。

【化學成份】花粉含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 異-二十七烷(iso-heptacosane)。 花被含異牡荊素(isovitexin), 槲皮素-3-葡萄甙(quercetin-3-glucoside), 槲皮素-3-O-β-D-龍膽二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gentiobioside-7-O-β-glucuronide), 槲皮素-3-O-β-芸香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rutinoside-7-O-β-glucuronide), 槲皮素-3-O-β-葡萄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7-O-β-glucuronide), 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 山柰酚-3-O-β-龍膽二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gentiobioside-7-O-β-glucuronide), 山柰酚-3-O-β-芸香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rutinoside-7-O-β-glucuronide), 山柰酚-3-O-β-葡萄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glucoside-7-O-β-glucuronide)。 花含赤黴素(gibberellin)A5、A9和A13, 水楊酸。 根莖含4-乙基谷氨酸(4-ethylglutamic acid), 4-亞乙基谷氨酸(4-ethylideneglutamic acid), 4-乙基-4-羥谷氨酸(4-ethyl-4-hydroxyglutamic acid), 4-甲基谷氨酸(4-methylglutamic acid), 4-亞甲基谷氨酸(4-methylene-glutamic acid), 4-羥甲基谷氨酸(4-hydroxymethylglutamic acid), 4-羥基-4-甲基谷氨酸(4-hydroxy-4-methylglutamic acid);脂肪酸(fatty acids):主要是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甾醇類(sterols):主要有穀甾醇(sitosterol)和菜油甾醇(campesterol);還含有葡萄糖(glucose),

蔗糖(sucrose), 果糖(fructose), 澱粉(starch), 寡果聚糖(oligofructan), 細胞色素(cytochrome)P450;凝聚素(agglutinin)等。 葉含鬱金香甙(tuliposide)A-C, 10-二十九烷醇(10-nonacosanol)等。 另外還含止杈酸甲酯(abscisic acid Me ester)等。

【藥理作用】曾有報導, 花和葉中含一種有毒生物鹼, 其生理作用類似西發丁堿(Veratrine)鬱金香甙ABC對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 鬱金香汁通過陽離了及陰離子交換樹脂後,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 莖和葉的酒精提取液, 對Bacillus cereus mycoides 有抗菌作用, 其活性成分中含有多種氨基酸。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化濕辟穢。 主脾胃濕濁;胸脘滿悶;嘔逆腹痛;口臭苔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g。 外用:適量, 泡水漱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