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東西就想大便?當心身體出現這5種疾病!
有人不明白, 為什么剛剛吃完就想大便, 是不是剛吃進去的食物馬上拉出來了?小編只想說, 你的腸道不是過山車, 食物“從頭開到尾”哪有這么快?
一般來說, 食物從進入嘴里, 到“菊部地區”脫落, 需要1~2天的“磨難”。 也就是說, 你飯后拉出的便便絕對不是新鮮出爐的, 可能在消化道停留了1到2天。
那為什么會出現進食后就想大便的現象呢?難道吃飯就是“助便器”?
![](/uploads/20191114/12/1237E5379F0Fw600h400.jpeg)
01 罪魁禍首原來是胃結腸運動
養育每一個子女時, 我們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其實每一個人的便便也是獨一無二的。
不同的食物、不同的腸道菌、不同的心情, 甚至不同的腸道都會影響排便。
為什么有人進食后就想大便, 其實跟個人腸道離不開關系。
當一個人進食后, 人體會釋放一種激素, 引起胃結腸反應, 導致結腸收縮, 促進食物的蠕動。
如果胃結腸反應過大, 結腸收縮過強, 會刺激腸壁感受器,
這種反應是食物進入胃后的一種正常非自愿反應, 也就是說不受你控制。 每個人都有, 只是強度不一樣。
當吃飯后沒有便意, 就說明這個強度是輕微的。 太強?那肯定會忍不住去蹲坑!
02 當心!這幾種疾病也會引起進食后想大便
有幾種疾病會異常增加胃結腸反應, 特別在進食后, 這種反應會疊加, 想拉便便的感覺更明顯。
這幾種疾病分別是:
常見的腸易激綜合癥;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
焦慮癥;
胃炎;
炎癥性腸病, 尤其是克羅恩病。
其實正常情況和異常情況很好鑒別, 因為這些疾病還可能會引起:
腹脹;
惡心;
腹痛或不適;
糞便中帶有黏液;
腹瀉;
便秘;
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
所以, 出現以下情況后, 建議及時去醫院看看, 千萬不要選擇隱忍, 以免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出現強烈和頻繁的惡心嘔吐;
飯后想大便持續超過2天;
有其他胃部癥狀。
其實, 我們便便的形狀也是一個很好的鑒別專家, 建議大家每次拉完便便, 回頭看一眼。
關于便便的形狀, 醫學上有一種布里斯托大便形狀分類法, 如下圖所示:
一般正常的胃結腸反應引起的大便為圖中第三型和第四型, 形狀比較正常;如果是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第五至第七型則代表可能有腹瀉。
看到這里, 你是不是想和大便來一次深情回眸?
03 如何改善進食后想大便的情況?
想要腸子吃完飯后消停一點,
▎改變飲食
少吃容易引起胃結腸反應的食物, 如:
豆制品。 豆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低聚糖, 低聚糖不易被人體消化, 要到大腸才被細菌們酵解, 從而會產生大量的氣體, 刺激結腸, 帶來便意。
高油高糖食品。 脂肪是消化最慢的, 它需要酶和消化液(如膽汁和胃酸)來分解脂肪, 吃太油膩容易和腸道親密時間太長, 刺激作用也越久;而含糖太高的食物, 像各種面食、粥飯、甜食、甜飲料等, 吃多了都容易脹氣。
高纖維食品。 粗糧、雜糧消化后殘渣多, 會增加對腸道的刺激。
除了少吃這些食物外, 平常生活中還需要多記錄、多留意哪些食物可能引起大便。 如果吃了某種食物后就要大便,
▎開心很重要
有人把胃腸道比喻成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腸胃消化管道含有豐富且復雜的腸神經系統, 長期焦慮, 抑郁, 都有可能導致腸神經功能紊亂, 使胃結腸反應增加。
最后還有很重要一點, 不要吃太多, 不要吃太多, 不要吃太多, 因為吃多了肯定會增加胃結腸反應。 更可怕的是, 你吃進去的是飯, 除了變成屎拉出來, 還可能成為你身上的肉肉。
參考鏈接: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6873.php
![](/uploads/20190605/C1/C12738F5F286w560h256.gif)
↑點擊去參與測試 拜拜粗腰肥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