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 有聲丨活了一輩子才明白,何必委屈自己而取悅他人

生命君開小號啦更多腦洞大開的心理知識請移步“讀心研究所”翻牌子(ID:duxinyanjiusuo)

聽著輕柔優美的音樂, 靜下心想一個問題:你是否有過委屈自己, 讓別人高興的經歷?

“好不容易忙完準備回家, 同事要去約會, 讓我替他頂班。 ”

“朋友托我買車票, 結果大半夜跑去火車站排大隊。 ”

“有次應酬不好意思拒絕, 本來答應孩子早點下班陪他又爽了約。 ”

雖然心有不甘, 礙於面子, 哪怕超出能力範圍, 也硬著頭皮答應。

哈佛大學的積極心理學專家泰勒·本-沙哈爾說過:“我們太忙碌, 總想著用最少的時間, 完成最多的事情, 從而忽視了體會快樂。 ”他建議人們簡化生活、學會拒絕。

拒絕他人有技巧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對不愉快的事都想避免。 因此, 拒絕別人時換個方式,

同時照顧自己和對方的情緒。

首先, 要尊重

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 真誠表達自己的想法。 滿足對方的自尊心, 也就比較能接受你的拒絕。

如“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們性格某些方面不是很般配, 做戀人可能雙方都不合適, 繼續做好朋友好嗎?”。

其次, 要共情

直接、生硬地拒絕別人, 容易使對方產生抵觸心理, 一開始就站在了與你對立的立場上。 但是, 如果首先從他人的角度考慮, 那麼對方也許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

如“經理, 我知道這一段公司業務繁忙, 您也操心很多。 但這項工作真不是我的專長, 我怕做不好, 耽誤時間不說, 還可能給公司造成損失, 我希望能在我的專長方面為公司做出貢獻。 ”

另外, 講技巧

用和緩的語氣,

把拒絕的理由和自己的為難表達出來。 如使用“夾心餅乾”式的句式, 開頭表達願意幫助對方的意願, 中間委婉說明無法幫助的理由, 最後用善意、祝福, 或給予其他來補償。 表達“雖然我無法滿足你的要求, 但是我仍然是在意你”。 注意巧妙運用語言和身體語言、與對方進行視線接觸。

不開口也能拒絕

嬰兒會把頭轉向一邊對大人表示拒絕。 表示拒絕的身體語言信號非常豐富。 學會識別它們, 有助於準確把握對方心理。

• 表情說“不”。 多數人習慣用撇嘴、聳鼻子、皺眉頭等表情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厭惡和拒絕。 前兩種表情屬於本能反應, 從嬰兒時期就存在。 如果厭惡到反感生氣, 人們通常會皺起眉頭。

• 手勢說“不”。 擺手是最常見的表示拒絕的手勢。

此外, 人們還會雙手向外推表示拒絕或防禦。 如果雙手外攤, 則表示無可奈何或不感興趣, “沒辦法, 雖然我不接受, 就這樣吧”。

• 身體說“不”。 轉頭或轉身是表達拒絕的常用動作。 攤手、撇嘴、聳肩三個動作連續發生同樣代表否定。 雙臂交叉抱在胸前是另一個表示拒絕和防衛的經典動作。 世界盃比賽中, 大家會頻繁見識了這一動作。 裁判做出判決後, 如果有球員試圖辯解, 裁判通常立刻將雙臂抱在胸前, 意思是“你不需要跟我爭辯了!”

當無法徹底拒絕時, 不妨適當折中, 部分地接受對方的要求, 同時提出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從而互相尊重, 收到雙方都比較滿意的效果。

實在無法拒絕時, 不妨採取“積極賦意”的心理學策略,

把消極的事情往積極方面轉化, 想想這件事情可能帶來的好處, 試著心甘情願地接受。

遭到拒絕別灰心

被人拒絕時, 我們會覺得傷自尊, 甚至影響自信心和自我評價, 被拒絕的經歷久久難忘。 對此, 教你幾招擺脫困境。

1換位思考

回想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拒絕別人, 或者嘴上沒說但心裡也不樂意?如果有, 那麼反過來也一樣, 別人即使某件事情拒絕了你, 並不等於他們不在意或不看重你, 只是他們真的不願意做。

2以退為進

被拒絕後, 與其傷心憤怒, 不如多問對方拒絕的原因, 也許是沒時間、沒心情等等。 坦誠告訴對方, “哦, 雖然挺意外的, 但我知道你肯定有自己的苦衷, 方便告訴我嗎?”瞭解原因才有努力的空間。

3放棄拔河

很多人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聽自己的。事實上,像拔河一樣,溝通是一種雙相控制。

真正的溝通在於雙方的交流,求同存異。因此,別人拒絕你並不意味著你與他的溝通失敗了,如果溝通的目的只是讓對方說“是”,反而容易因為目的性太強而遭到對方的抗拒。

4化整為零

有了前面幾步的鋪墊,至少被拒絕以後你不會那麼臉紅心跳,無所適從,更不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拒絕後不馬上放棄,這時不妨把自己的要求修改一下。

對方拒絕了你也許只是因為你的某一部分要求不合理或者難以接受,所以不妨問問對方,怎麼做他才能接受,這不失為一種坦誠主動的做法。

編輯: Heroine 音訊製作/聲音:龐璐

本期

心理智囊團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汪洋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 林紅

3放棄拔河

很多人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聽自己的。事實上,像拔河一樣,溝通是一種雙相控制。

真正的溝通在於雙方的交流,求同存異。因此,別人拒絕你並不意味著你與他的溝通失敗了,如果溝通的目的只是讓對方說“是”,反而容易因為目的性太強而遭到對方的抗拒。

4化整為零

有了前面幾步的鋪墊,至少被拒絕以後你不會那麼臉紅心跳,無所適從,更不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拒絕後不馬上放棄,這時不妨把自己的要求修改一下。

對方拒絕了你也許只是因為你的某一部分要求不合理或者難以接受,所以不妨問問對方,怎麼做他才能接受,這不失為一種坦誠主動的做法。

編輯: Heroine 音訊製作/聲音:龐璐

本期

心理智囊團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汪洋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 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