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警惕!莫讓止痛片吃出胃潰瘍

天一冷, 明明已經治療好的潰瘍病就特別容易發作, 特別是每年秋冬和冬春之交, 它的發病率更高於往常。 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怎樣保健呢?

潰瘍病(胃潰瘍、十二直腸潰瘍)確實容易反復, 濃茶、咖啡、煙酒、寒冷刺激、飲食不節制都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但除此之外, 有些病因是大眾常常忽略的。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沈清燕建議, 反復發作的潰瘍病患者要到醫院檢查, 看促使發作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再採取針對性處理措施。

止痛藥吃出胃出血

我們有時會在藥品說明書上看到“飯後服用”字樣,

這是因為有些藥物會刺激胃, 這也是造成潰瘍發作的病因之一。 所以沈清燕提醒, 有些藥物對胃會產生刺激作用, 比如消炎鎮痛藥或激素類藥, 這類藥物應該選擇在飯後服用。

除此之外, 如果可以選擇, 應儘量選用對胃粘膜無損傷的藥。 如果藥物對胃的刺激性大, 可向醫師詢問, 是否需要加服胃粘膜保護劑或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沈清燕發現, 臨床不少患者因吃止痛片反而惹病, 甚至有患者因胃痛自服止痛片, 造成胃出血住院。 其實, 目前藥店出售的止痛藥一般是消炎鎮痛藥, 對發熱頭痛, 牙痛, 關節痛有效, 對胃痛無效。 但這些藥會破壞胃粘膜屏障, 使胃粘膜出血糜爛, 引起潰瘍復發。 因此胃痛發作,

千萬不能隨便亂服藥, 必須到醫院診治。

胃鏡揪出“菌”作怪

患者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是會引發潰瘍病反復發作的。 患者老張是一名司機, 曾因胃潰瘍吃過近兩個月的藥才治好, 今年10月一過, 他又覺胃痛, 泛酸, 晚上痛得睡不著, 胃鏡檢查發現, 他的胃粘膜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沈清燕說, 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老張潰瘍病反復發作的原因之一。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細菌的名字, 它會在胃和十二指腸粘膜生長, 引起粘膜炎症, 破壞了胃粘膜的保護作用, 使胃炎加重, 最終導致潰瘍的發生。 她建議, 反復發作的潰瘍病患者要到醫院檢查, 如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應請消化專科醫生作根除細菌治療, 這樣促進潰瘍癒合,

減少復發。

隨便停藥潰瘍復發

還有的患者胃痛發作就吃藥, 稍好一些就不繼續服藥。 其實胃痛雖然暫時緩解, 但潰瘍並未真正治癒, 一有刺激, 如寒冷, 飲食等, 還會發作。

沈清燕說, 按潰瘍病的病灶不同, 一般治療胃潰瘍需要6~8周,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需要4~6周。 對於一些經常復發的患者, 在潰瘍病的高發季節, 應到醫院就診進行4到8周的低劑量的制酸藥物維持治療。

教你一道

幽門螺桿菌從口入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細菌的名字, 如果感染了這種細菌, 不僅造成胃炎, 胃潰瘍, 而且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 發生胃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科學研究表明, 幽門螺桿菌是通過消化道傳染的, 也就是說它是通過我們的口進入體內的。 大家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不要喝生水, 不要吃未煮熟的生菜或未清洗乾淨的水果, 肉食要熟食。 多人吃飯時實行分食制或使用公筷和公用湯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