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

針刺鎮痛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方法

剛上大學時,我自己也堅定地認為經絡根本不存在,針灸的效果子虛烏有。 但畢業後,在臨床實踐中,一系列親身經歷的故事改變了我的認識。 工作不久,一位60來歲的老人到我的診室就診,老人患肩周炎,因肩膀疼痛而無法抬起手臂脫衣服,我嘗試著在老人腿部的“條口”穴上針刺,過了一會,老人居然就能抬起手臂了。 我因此不得不承認經絡和針灸的奇妙。

對於經絡機制的解釋,國內有幾十種理論,我比較認可的一種是:經絡是介於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之間的一種自我調節系統。 其可能形成于高等動物進化的早期,後來因為更為高級的調節系統出現,它就逐漸退化了,但它的作用還能顯現出來。

針刺是通過刺激穴位,讓人的身體自我調節,從而產生鎮痛的效果。

因此,針刺鎮痛應該適度推廣,這不是為了針灸的榮譽,而是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特別是提高安全性,比如,開顱手術隨時有可能損傷腦組織,而針麻則可更便捷地觀測腦功能變化。 而且,重拾針麻,還可幫助我們思考一些中醫發展中不能回避的問題。

一個是我們應該研究如何認識經絡的方法論問題。 經絡的發現從方法學角度而言,與西方主流的“還原方法”是不同的,它是古代人們進行特殊的訓練時,體會到的一種感覺。 這些特殊的訓練包括古代導引吐納功,相當於現在說的瑜伽、氣功等等。

自我感知不是沒有價值,但徑直用物理化學方法去破解它的機制,是會有困難的。

因此,循經感傳研究要想取得成功,方法論上的創新是關鍵。 今天反對經絡學的聲音,都是試圖僅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去解釋經絡,因而得不出想像當中的結論,所以加以反對。 我認為,這是一種偏見,不僅在文化哲學上需要多元,生命、醫學領域的研究方法也應該多元。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是,循經感傳現象應該被納入生命科學的研究範疇,當前中醫界缺少信心和自信,其實,科學是描述事實,解釋現象的,既然循經感傳現象是種客觀存在的事實,科學就必須去解釋它,揭示它的背後機制。

在這一點上中醫學應有足夠的自信。 並且我們應該更多地與西醫及現代科學交流,讓他們看到臨床的效果,更多地參與研究工作,不能一直停留在描述臨床表現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