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關愛心臟保健康 謹防“黑白無常”來敲門

目錄:

第一章:研究表明壓力過大患心臟病幾率越高

第二章:治療先心病 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第三章:預防心臟病的方法

編者按: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臟病引起的, 而我國, 每年有幾十萬人死於心臟病。

研究表明壓力過大患心臟病幾率越高

研究表明壓力過大患心臟病幾率越高, 現在很多人群都背負著“房奴”、“車奴”的稱號。 人們不但為了生活忙碌, 還背負著工作的壓力。 所以這些人更應該在下班時間好好的放鬆下自己。 研究發現, 壓力過大的人群容易患上心臟病,

所以有思想包袱的人要小心咯!

心臟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突發性和反復性等特點, 已成為人類健康的殺手。 過去人們已經認識到, 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會對心臟造成衝擊, 使血液湧向心臟, 血壓猛然上升。 雖然這可以提高人類的各種反應速度, 但對心臟病患者來說, 也會造成心律失常, 並將導致患者猝死。

研究發現壓力影響心臟

為了研究清楚大腦與心臟相互作用的詳細機制, 倫敦大學學院、布萊頓及蘇塞克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10名特定的心臟病患者進行了測試與觀察。 研究人員測量了心臟病患者在中等壓力下, 大腦頭蓋骨的電位變化。 結果顯示, 大腦的高級部位如大腦皮層的活動與所測量的心臟反應同步。

測量結果還表明, 大腦和心臟之間還存在反饋回路。 當大腦接受到心臟泵血的信號後, 這些大腦部位會輸出更多的信號, 加速心臟跳動。 這將最終導致心肌失常, 引起心率失調, 引發猝死。

該項研究的負責人格雷表示, 該研究使人們清楚地瞭解了心臟和大腦之間的交互作用, 心臟的跳動與大腦皮層活動之間的相關聯繫表明, 大腦的學習、情緒及記憶等區域與心臟的跳動密切相關, 精神壓力會導致大腦調節心臟的功能失去平衡, 進而增加了患者猝死的幾率。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皮爾森認為, 該研究的技術可應用於提前診斷出某些患者的心臟會對精神壓力做出不利健康的反應。

治療先心病 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先心病是先天性心臟病的簡稱, 是指胎兒在胎兒期心血管發育異常或發育障礙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 據衛生部我國出生缺陷監測的最新資料顯示, 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為17.70/萬, 列於先天畸形的首位。 每1000個新生兒中約有6個患先天性心臟病, 我國每年有15萬先心病兒童出生。

大部分先心病患兒症狀較輕或無症狀, 所以平時不容易被發現。 一旦出現症狀, 一般都發現較晚或病情較重。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小兒心臟中心李小波主任表示, 一般來講, 小兒呼吸及心跳快, 哺乳困難, 生長發育障礙, 哭鬧時出現紫紺或昏厥, 或許就是先心病的表現。 因此, 一定要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 以免讓患兒錯過治療時機。

臨床上, 病兒通常表現為體弱多病, 在季節變換時, 反復發燒及肺部感染。 平時飲食過量或活動量過大或哭鬧時也發病。 症狀似感冒或肺炎, 實際是心功能不足引發的。

在談到先心病對孩子的影響, 李小波主任表示, 一部分先心病患兒的病情是隨年齡發展的, 如不及時治療, 隨著肺動脈壓力增高或心臟增大, 到了晚期便會失去治療機會。 資料表明, 先心病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治療, 到1歲時有一半死亡, 到2歲時有2/3死亡。 對一部分平時無症狀、對身體無明顯影響的單純型先心病患兒, 以後有關升學、就業、婚配以及社會心理壓力, 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因此, 一旦發現孩子患有先心病, 就要及早治療。

對於1-2歲經常犯病的患兒,

應及時就醫, 爭取做出準確的診斷, 及時手術治療。 有的患兒長到2、3歲後, 犯病減少, 活動量有所增加, 並不一定是好徵兆。 因為先心病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無紫紺, 另一類有紫紺。 較重的先心病在成長過程中肺小血管都發生變化, 無紫紺者出現肺動脈高壓, 有紫紺者產生肺小血管栓塞。 兩類先心病肺內血管都增多。 紫紺的患兒, 肺血變多, 一時出現症狀緩解現象, 家長誤以為病情好轉;無紫紺的患兒症狀加重且出現紫紺或咳血。

在治療上, 只通過吃藥、打針往往根治不了先心病。 以前, 也主要是依靠開胸、開心臟的外科手術方法矯治。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先心病介入治療, 正在成為根治某些先心病的有效方法。

這種方法用不著開刀, 給患兒造成的痛苦小, 目前能對大部分常見的單純型先心病達到根治效果。

預防心臟病的方法

警惕壓力過大

當一個人感到壓力時, 身體會釋放減壓物質, 所以一般的壓力對身體不會造成大傷害。 但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侵擾身心時, 心臟就會被“壓”出毛病。 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淚、對日常的瑣事力不從心、比平常更加猶豫不決、食欲大減、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擾等。 別把這些症狀不當回事, 要及時採取行動為身體減壓。

學會最佳的放鬆技巧

平躺, 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 深呼吸幾次。 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 數三下, 然後放鬆。 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 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鍛煉完畢後,深呼吸放鬆,然後慢慢起身。

多吃複雜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和纖維,到達體內後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全麥食品、穀類食品、糙米、燕麥片、蕎麥和土豆都屬於複雜碳水化合物。

別忽視自己的腹部不適

當心肌疲勞、受損、心律失常等情況出現時,心臟無法獲取充足的血液。此時,一些人不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的典型症狀,僅出現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是年輕人,應當注意。

抑鬱情緒必須“消化”掉

抑鬱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如果你的心臟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統計數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臟病發作後會出現抑鬱情緒。這樣反而對他們的康復不利。所以心臟病人患了抑鬱症,應儘快尋求心理幫助。

運動比減肥更重要

經常鍛煉的人,心血管發病率較低。如果“沙發土豆”每週抽3次時間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減肥,患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心臟有問題也要鍛煉

有心臟問題的患者絕對不是運動的“絕緣體”,心臟會從運動中獲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尋求專家建議,挑選適合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進行。

考慮服用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近年來心臟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它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能將危害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小,能極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最好別喝酒

雖然適度的酒精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難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損傷心肌,令心房擴大、干擾心臟的正常節律,造成房顫。

心臟檢查不能忽視

如果你的年齡超過20歲,沒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則需要關注兩個重要的指標:血液中總膽固醇水準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總膽固醇水準低於5毫摩爾/升比較理想,5—6處於臨界狀態,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超過6,那麼你就要採取降脂措施了。

結語:沉重的工作生活壓力使心臟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代人掌握預防心臟病的方法是是否必要的。

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鍛煉完畢後,深呼吸放鬆,然後慢慢起身。

多吃複雜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和纖維,到達體內後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全麥食品、穀類食品、糙米、燕麥片、蕎麥和土豆都屬於複雜碳水化合物。

別忽視自己的腹部不適

當心肌疲勞、受損、心律失常等情況出現時,心臟無法獲取充足的血液。此時,一些人不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的典型症狀,僅出現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是年輕人,應當注意。

抑鬱情緒必須“消化”掉

抑鬱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如果你的心臟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統計數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臟病發作後會出現抑鬱情緒。這樣反而對他們的康復不利。所以心臟病人患了抑鬱症,應儘快尋求心理幫助。

運動比減肥更重要

經常鍛煉的人,心血管發病率較低。如果“沙發土豆”每週抽3次時間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減肥,患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心臟有問題也要鍛煉

有心臟問題的患者絕對不是運動的“絕緣體”,心臟會從運動中獲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尋求專家建議,挑選適合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進行。

考慮服用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近年來心臟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它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能將危害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小,能極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最好別喝酒

雖然適度的酒精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難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損傷心肌,令心房擴大、干擾心臟的正常節律,造成房顫。

心臟檢查不能忽視

如果你的年齡超過20歲,沒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則需要關注兩個重要的指標:血液中總膽固醇水準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總膽固醇水準低於5毫摩爾/升比較理想,5—6處於臨界狀態,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超過6,那麼你就要採取降脂措施了。

結語:沉重的工作生活壓力使心臟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代人掌握預防心臟病的方法是是否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