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偏方不是每個人都能用!

老伴因患冠心病早早離我而去, 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又很少回來。 退休後, 有事無事我都喜歡上公園蹓蹓, 喜歡往老人堆裡紮, 聽聽別人談健康長壽的經驗。
一天, 我打聽到一個偏方, 說用洋參、丹參、三七、冰片等中藥研為細末, 經常服用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我每年體檢時, 特別關注自己有無患老伴患的病, 還好,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 但我始終想知道預防此病的方法, 因此, 得到這個既經濟又方便的偏方, 我非常高興。
第二天, 我拿著這個方子很快就把藥配好, 服用起來。 一天, 兩天, 三天, 服藥後沒啥感覺。

我想, 既然是預防, 就慢慢地吃吧。 一個月, 兩個月, 三個月……也不知何時起, 我感到自己原有的失眠症更加厲害了, 有時甚至通宵難以入睡。 而且, 經常有胸脅脹痛, 眼睛乾澀, 視力明顯下降, 頭暈肢軟, 甚至走路都有些氣促了。 這還不算什麼, 最令我惱火的是, 每天咽幹舌燥, 入夜尤甚, 無論喝多少水也解不了渴;倘若飲食口味偏重或偏辣、偏燙, 便會把舌頭刺得生疼。 即便如此, 我也從沒懷疑過這些症狀是吃偏方引起的, 總以為自己是受了風寒, 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因此每天照常服用。 直到有一天, 兒子回家來看望我, 看到我萎靡不振的樣子, 就趕緊帶我去了醫院。 醫生得知我在長期服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偏方後, 說我現在出現的這些症狀全是亂用偏方所致的“變證”。

醫生說:“你原本屬於肝腎陰虛體質, 而偏方中那些行氣活血的藥物, 早已暗耗了原本不足的陰血, 肝腎陰虛加重, 虛火上浮, 才會出現胸脅脹痛, 眼睛乾澀, 視力明顯下降等症。 舌質鮮紅且無苔, 呈現‘鏡面舌’, 表明陰虛已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 更何況這種‘鏡面舌’會嚴重影響正常進食, 久而久之, 又導致氣陰兩虛, 故會見氣短失眠、肢軟乏力, 以及其他一些不適症狀。 最近幾年。 臨床上這種情況很多, 只不過所出現的‘變證’不同而已。 因此, 有病人問這個偏方究竟能不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我認為, 可以, 又不可以, 關鍵在於此方與服用者對不對證。 對證, 則見效;不對證, 則‘變證’叢生。 ”
從中藥藥理學來看這個偏方,
方中的洋參益氣養陰, 三七、丹參活血化瘀, 冰片行氣通絡。 應該是對那些因氣滯血瘀(尤其是血瘀)型心腦血管疾病所致的胸悶氣短、頭暈目眩等症狀, 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所以, 有的人吃了這方見了效。 但是, 方中的三七、丹參、冰片共用時, 其行氣活血作用倍增, 並有在行氣中耗氣、活血中耗血的副作用, 這就並非一味效力極差的引種洋參(而不是價格高昂的原產地野生人參)所能沖抵與抗衡的了。 於是。 對那些氣虛血弱型、肝腎陰虛型的心腦血管患者, 以及平素是此類體質的常人, 便會藥不對證, 便會損氣傷陰耗血, 出現一些原本沒有的症狀與不適。 其中, 最常見的是傷陰耗血後, 出現咽幹舌燥及舌體通紅無苔的“鏡面舌”等表現。

須知, 中醫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 應該是包括加強鍛煉、調節飲食、規律生活等多種方法在內的綜合措施。 並非全靠藥物。 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應該辨證分型論治, 並非丟掉中醫學辨證論治、因人而異的精髓, 而單純使用行氣通絡、活血化瘀類藥物所能奏效的。 所以, 凡欲使用偏方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者, 最穩妥的方法是, 先找中醫師診斷後, 再行定奪。 因為, 偏方往往害人不淺!”
醫生為矯治我因服偏方所致的“變證”, 又讓我服了好一陣子藥。 還好, 那些因服用偏方而產生的症狀, 終於慢慢消失。 我心有餘悸, 不無詼諧地說:“我被偏方絆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