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核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1.《滇南本草圖說》。
2.《綱目拾遺》:張覲齋雲, 桂圓核仁, 凡人家有小子女者, 不可不備, 遇面上或磕傷及金刃傷, 以此敷之, 定疼止血生肌, 愈後無痕;若傷鬢髮際, 愈後更能生髮, 不比他藥, 愈後不長髮也。
【拼音名】Lónɡ Yǎn Hé
【英文名】Longan Flower
【別名】圓眼核、桂圓核仁。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採收和儲藏:果實成熟後, 剝除果皮、假種皮, 留取種仁, 鮮用或曬乾備用。
【原形態】龍眼 常綠喬木, 高通常10m左右。 具板根。 小枝粗壯, 被微柔毛, 散生蒼白色皮孔。 偶數羽狀複葉, 互生;葉連柄長15-30cm, 或更長;小葉4-5對, 很少3或6對,
【生境分佈】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 以福建、臺灣最盛, 廣東次之, 多栽培於堤岸和園圃, 廣東、廣西南部及雲南亦見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化學成份】種子含三種氨基酸:2-氨基-4-甲基-5-已炔酸(2-amino-4-methyl hex-5-ynoic acid), 2-氨基-4-羥甲基-5-己炔酸(2-amino-4-hydroxymethyl hex-5-ynoic acid)和2-氨基-4-羥基-6-庚炔酸(2-amino-4-hydroxy hept-6-ynoic acid)。 種子油中含二氫蘋婆酸(dihydroxterculic acid)。
【性味】苦;澀;平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能主治】行氣散結;止血;燥濕。 主疝氣;瘰鬁;創傷出血;腋臭;疥癬;濕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煆存性研末調敷;或調敷。 內服:煎湯, 3-9g;或研末。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2.《醫學入門》:燒煙熏鼻, 治流涕不止。
3.《綱目》:治狐臭, 龍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 遇汗出即擦之。
4.《本草再新》:治瘰鬁, 消腫排膿拔毒。 並治目疾。
5.《嶺南采藥錄》:療疝氣, 敷瘡癬, 又止金瘡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