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藥 材 名】草烏

【英 文 名】Kusnezoff Monkshood Root

【拉 丁 名】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別名】堇,芨,烏頭,烏喙,奚毒,雞毒,莨,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獨白草,土附子,草烏,竹節烏頭,金鴉,斷腸草【名稱考證】堇(《莊子》)、芨(《爾雅》)、烏頭、烏喙、奚毒(《本經》)、雞毒(《淮南子》)、莨、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吳普本草》)、獨白草(《續漢書》)、土附子(《日華子本草》)、草烏(《聖濟總錄》)、竹節烏頭、金鴉(《綱目》)、斷腸草(《新疆藥材》)。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

【藥用部位】烏頭(野生種)、北烏頭或其他多種同屬植物的塊根。

【性味歸經】辛, 熱, 有毒。 ①《本經》:“味辛, 溫。 ”②《別錄》:“烏頭:甘, 大熱, 有大毒。 ”“烏喙:味辛, 微溫, 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大熱, 有大毒。 ”

入肝、脾、肺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 兼入脾。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厥陰、少陽經。 ”

【功效分類】祛風濕藥

【功效主治】搜風勝濕, 散寒止痛, 開痰下氣, 溫腎壯陽, 解毒療瘡。 治風寒濕痹, 中風癱瘓, 破傷風, 頭風, 脘腹冷痛, 痰癖, 氣塊, 冷痢, 喉痹, 癰疽, 疔瘡, 瘰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2錢;或入丸、散。 外用:生用, 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用藥忌宜】凡虛人、孕婦、陰虛火旺及熱證疼痛者忌服, 生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莽草為之使, 反括樓、貝母、白斂、白及(一本有半夏)。 惡藜蘆。 ”②《藥性論》:“遠志為之使。 忌鼓汁。 ”③《綱目》:“畏飴糖、黑豆。 冷水能解其毒。 ”④《本草匯言》:“平素稟賦衰薄, 或向有陰虛內熱吐血之疾, 並老人、虛人、新產人, 切宜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