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老中醫從不碰甜食 不聽勸的可能惹來8種病
即使不坐診也會每天來醫院, 能爬樓就不坐電梯, 能走路就不坐車……86歲的李果烈是南京市中醫院年齡最長的中醫師, 也是最有“精神氣”的老中醫。
提起自己的養生經, 李老說他絕不碰一類食物, 那就是甜食。 不光蛋糕糖果算甜食, 水果、飯菜中也藏著想不到的含糖大戶。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 揪出餐桌上常見的“隱形糖”, 幫你甩開甜蜜的負擔。
受訪專家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教授 沈雁英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長期吃甜食的8個傷害
1
癌症風險加大
一項針對絕經後婦女的研究發現, 血糖水準高的人, 患上直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幾乎高兩倍。 還有研究發現, 血糖高的人, 更容易患上肝癌、乳腺癌等。
2
誘發心臟病
英國倫敦皇家醫學院肥胖組專家成員馬婁特拉說, 糖會導致人體內尿酸等升高, 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 從而導致心臟病、中風風險增加。
3
招來糖尿病
研究發現一個人每天只要多攝入由糖分轉化而來的熱量150卡, 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高出1.1%。 如果已是糖尿病患者, 糖分帶來的麻煩會更大。
4
引發頭痛
英國倫敦國王大學頭痛專家安迪·道森指出, 吃糖過多時身體需要快速反應來應對,
5
患上脂肪肝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 過多攝糖會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 長期高糖飲食, 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 導致脂肪聚集在肝臟周圍。
6
損害記憶
德國柏林夏裡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發現, 吃糖不僅會損傷大腦的物理結構, 也會損傷它的功能, 吃糖過多可能會導致患上認知障礙症。
7
使膽固醇紊亂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的研究發現, 食用糖最多的人, 體內的壞膽固醇水準和甘油三酯水準也最高。 過量的糖分不僅刺激肝臟產生壞膽固醇, 還會抑制身體對壞膽固醇的代謝能力。
8
導致早亡
美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對3萬多人的資料進行了分析,
揪出食物中的5個含糖大戶
日常我們攝入的糖主要包括兩種:
一種是新鮮水果、奶類、薯類和糧食中天然存在的糖;
另一種是加工食品中的糖, 食品包裝上會以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名稱出現。
第一種是“好糖”, 無需擔心;第二種則是需要減少攝入的, 也被稱為“隱形糖”, 大量藏在各種加工食品中。
1
速沖糊粉
單純的穀物豆類等磨成的粉, 如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 喝上去會有種澀味, 口感不好, 通常會通過加糖來改善口感。
2
蛋糕、麵包
為了保證香甜酥軟的口感, 糕點中需要添加大量的糖。 以100克的普通果醬手撕麵包為例, 糖含量約占15%~20%。
3
零食
蜜餞、肉脯、能量棒、果醬、餅乾等也都是含糖大戶。 比如, 一盒160克的蜜餞含糖約占20%;兩三塊甜味餅乾的含糖量就超過了20克。
4
冷飲
查看甜筒、奶磚、冰棒等包裝冷飲的配料表會發現,
5
菜肴
為了菜味濃郁, 不少菜系都加糖調味。 比如有些人喝粥要放糖;出魚香味的菜要放糖;紅燒菜為了增鮮提色也要放糖。
有人專門進行過測算, 餐館中的一份紅燒肉含糖40克左右、魚香肉絲含糖30克左右、八寶飯含糖80克左右。
5招輕鬆吃糖不過量
適當的糖攝取, 還能促進消化, 有利於食物吸收。 學會科學、合理地攝入糖分才是關鍵。
主動做減糖訓練
牢記50克攝糖上限,主動做減糖訓練,嘗試每天少吃一種含糖食物,逐漸控制攝入量,肥胖、糖尿病、胃腸功能弱、高膽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減少主食的攝入
對普通人來說,日常飲食中的主食、蔬菜、水果就能滿足每日的糖分需求,如果當天吃了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減少主食的攝入。
用調料代替糖
烹飪時用陳皮、醋、檸檬汁等代替糖。
學會看加工食品標籤
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字眼排在成分中前幾名的食品,一定要少買,甚至不買。
減少在外就餐次數
多在家吃飯能更好地控制用糖量。▲
主動做減糖訓練
牢記50克攝糖上限,主動做減糖訓練,嘗試每天少吃一種含糖食物,逐漸控制攝入量,肥胖、糖尿病、胃腸功能弱、高膽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減少主食的攝入
對普通人來說,日常飲食中的主食、蔬菜、水果就能滿足每日的糖分需求,如果當天吃了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減少主食的攝入。
用調料代替糖
烹飪時用陳皮、醋、檸檬汁等代替糖。
學會看加工食品標籤
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字眼排在成分中前幾名的食品,一定要少買,甚至不買。
減少在外就餐次數
多在家吃飯能更好地控制用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