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宜養肝 輕易別生氣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王清海教授認為, 在春季養生方面, 《黃帝內經》早就從起居、運動、調節情志等方面給出了明確的指導。 從“順應四時”這個最根本的養生之道出發, 春季養生最重要的便是順應春天陽氣升發這個整體態勢。
養生之道:順應四時
“四時陰陽的變換是萬物生長的自然規律, 最根本的養生之道就是從生理上和心理上去順應四季氣候的變化。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王清海教授表示,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在養生方面的重要命題, 它出自《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四季調神大論》,
那麼, 究竟什麼是“陽”呢?王清海解釋說:“中醫認為所有發生、成長、向上、向外、欣欣向榮的東西都屬於‘陽’, 而春天的氣候特點整體上就是一個向上、向外生髮的態勢, 比如青草發芽, 冬眠的動物開始出來活動等。 ”而所謂“養陽”, 就是指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順應陽氣升發這個整體態勢, 而不能與這個態勢相逆。
事實上, 對於春季該如何養生, 《四季調神大論》中有一段話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指導:“春三月, 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 廣步於庭, 被發緩形, 以使志生, 生而勿殺, 予而勿奪, 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 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 夏為寒變, 奉長者少。 ”王清海認為,
養肝:廣東人宜多吃扁豆、薏米祛濕
“春夏養陽”, 體現在飲食方面, 又該如何理解呢?王清海認為, “養”並不等於“補”, 如果在春天吃過多羊肉、狗肉等“補陽氣”的食物, 反而容易導致肝氣過盛, 化燥傷陰, 而春天的食物應以養肝為主。
他指出,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所有食物都有不同的顏色, 大體可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 “其中, 青色入肝, 春天可多吃綠顏色的食物, 比如綠葉蔬菜、青瓜等, 對養肝有好處。 ”
此外, 食物還有酸、苦、甘、辛、鹹五味, 其中酸是入肝的, “有人認為春天不能吃酸的, 因為酸是收斂的, 吃酸不利於陽氣升發,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但也不是絕對的。 ”他認為,
除了性味之外, 食物還應適應地域的特點。 比如, 廣東的春季與北方的春季氣候特點就很不同:北方的春季乾燥, 應多吃滋陰養肝的食物。 而廣東的春季多濕, 因此要注意化濕, 防止濕氣過重而困脾。 “肝脾本為相克關係, 肝木克脾土, 但濕困脾胃也可以影響肝的疏泄, 中醫叫做‘土壅木鬱’。 ”王清海建議, 生活在廣東地區的人春天可適當多吃扁豆、薏米、車前草、藿香、紫蘇葉等祛濕的食物。
春季養生三步走
1.早睡早起, 別睡懶覺
在起居方面, 《四季調神大論》認為春季應當“夜臥早起”。
他解釋說, 不僅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一天其實也可以分為這樣四個階段。 《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陽氣者, 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氣生, 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已虛, 氣門乃閉。 ”也就是說, 早上相當於一天之中的春天, 人的陽氣在此時是往上升的, 而中午可以看做是一天之中的夏天, 下午和晚上則分別相當於一天之中的秋天和冬天。 春天本來就是萬物生髮的季節, 人更應該順應這一自然態勢, 在早上陽氣升發之時早起。
2.適當運動, 放鬆形體
早起之後又該做什麼呢?王清海認為,
在“廣步於庭”的同時, 古人還提倡春天應“被發緩形”。 “也就是說, 春天時要把頭髮放鬆, 不要紮得太緊, 衣服也要穿得寬鬆, 好讓形體充分放鬆, 不受任何約束, 讓它自然生長。 ”王清海認為, 只有讓身體自然生長, 一個人才能“以使志生”, 也就是神清氣爽、心情開朗。 如果一個人頭髮總是紮得緊緊的, 又總是穿緊身的衣服, 陽氣無法升發出來, 便容易覺得不舒服, 甚至心情壓抑。
3.調節情志,
春天還是一個要注意調節情志的季節。 中醫認為, 每個季節都有對應的臟器, 其中春天對應的肝, “肝是主疏泄的, 它一方面疏洩氣機, 一方面又可以調節情志。 ”王清海認為, 如果能做到“生而勿殺, 予而勿奪, 賞而勿罰”, 那麼在春天便容易有個好心情。
“除了自己要保持陽光、開朗之外, 多給人好處, 多幫助別人, 在成人之美的同時也能增添一份好心情。 ”他舉例說, 如果一個領導能多獎賞、鼓勵員工, 而不是動不動就責駡、懲罰員工, 那麼, 不光員工會心情舒暢, 自己也更容易感到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