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通過大便看寶寶健康 大便性狀改變需引起注意

吃、拉、睡是小寶寶們的主要任務。 家長如何通過寶寶的這些單調的“日常”來瞭解寶寶的健康狀況呢?專家表示, 還不會言語的寶寶, 他會把健康狀況表現在每天“臭臭”裡, 只要細心觀察, 父母就能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所瞭解。

■寶寶的“便便”變化隨食物而定

寶寶每天都要拉好幾次大便, 怎樣的“大便”才算正常呢?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余德釗表示, 寶寶食物不同, 拉出來的大便也有所不同。 在添加輔食前,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呈金黃色, 比較稀軟, 即使稍微偏爛也算正常, 一般寶寶每天大便次數3-5次左右,

這與進食量也有一定關係, 吃得越多則自然拉得越多。 而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的寶寶, 大便的顏色則淡一些, 呈淡黃色或黃棕色, 偏幹的較多, 可能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而大便次數相對母乳餵養的要少一些, 大概每天2-3次左右。 但總的來說, 寶寶每天大便次數能保持1-2次都算是比較正常的。

4個月以後, 寶寶開始添加輔食, 正常的大便會出現較大變化。 此時寶寶的大便更接近于成人, 不再是容易清理而且沒有難聞氣味的大便了。 隨著孩子吃得食物種類越多, 大便會變得更稠、顏色加深, 氣味也更加難聞。 而一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如青菜、胡蘿蔔等食物常常會“原樣”地出現在寶寶排出的大便中。 余德釗表示, 家長並不需要過於慌張,

寶寶的消化道發育是需要時間的, 初期不能完全消化這些食物屬於正常狀況。 一方面家長可以用攪拌機打爛食物方便孩子吸收, 另一方面在孩子長牙的時期可以適當留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 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

■大便性狀的改變需引起注意

即使寶寶的胃腸道和消化能力都處於成長中, 但無論如何,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 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和利用, 而消化吸收不完全的殘渣則會排出體外。 如果寶寶的大便性狀發生了改變, 則意味著在吸收利用環節出了問題。 餘德釗介紹, 一般判斷孩子大便是否正常要看大便是否與平時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如顏色、性狀、氣味上的變化——

形狀:比如平常寶寶的大便是“成形”的,

那麼突然不成型, 出現爛便甚至是水樣狀大便則可能是出現腹瀉的問題;如果出現黏液狀的大便, 甚至是帶血的大便, 那麼就可能是感染導致的, 如痢疾、腸炎等問題。

氣味:一般添加輔食前, 寶寶的大便沒有太難聞的氣味。 而添加輔食後, 會根據輔食添加的種類增多逐漸產生難聞的氣味。 但如果大便粘滯且散發出酸臭的氣味, 就有可能是消化不良。

顏色:寶寶大便顏色的異常改變, 應該先考慮與之前所攝入的食物是否有關。 例如一些紅顏色的火龍果會導致尿液甚至大便出現紅色、紫紅色等。 綠葉青菜也有可能導致寶寶的大便變得較為綠色。 進食過多含鐵量較高的食物, 如豬紅、豬肝等也許會讓大便偏黑,

這些都屬於正常狀況。

如果食物調整後寶寶的大便還是出現異常顏色則需要引起重視。 比如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 意味著膽汁可能沒有參與到消化中, 需要檢查下肝膽是否出現異常。 而偏硬的大便帶有血絲可能是肛裂, 多先出現便秘, 然後大便帶血。 值得一提的是, 便秘有可能是大腸出現了問題, 也有可能是消化的問題, 還有可能是肺部感染(咳嗽)引起, 因此如果孩子長期便秘, 最好到醫院求診治療。

■學會看“大便”調飲食

除了通過看大便的情況來瞭解寶寶的狀況外, 家長也可以根據大便的性狀來調整孩子的飲食。 餘德釗舉例說, 如果孩子大便比較清、稀, 而且沒什麼味道, 那麼可能是寶寶脾胃虛寒, 或者是腸胃受涼了。

此時首先要做好胃部的保暖工作, 停吃寒涼的食物, 日常飲食以溫熱的為主。 但也不需要吃熱性的食物, 免得矯枉過正。

而大便秘結粘滯, 總是排不乾淨, 一般表示有濕熱。 而胃火、肺熱、大腸熱等偏熱的情況則會讓大便比較幹, 容易出現便秘。 可以適當飲用一些適合兒童的涼茶下下火。 而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 則可通過更換奶粉、輔食等方式看是否能改變大便幹結的狀況, 如果飲食調整後便秘情況並無改善, 則建議儘快到醫院檢查原因。

受訪專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余德釗

文/ 謝哲 通訊員 李朝 金小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