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牙齒有妙方 跟老祖宗們學學健齒方法
牙齒是人體的重要器官, 承擔著咀嚼食物、保護消化道的重要任務。 古人說“百物養生, 莫先口齒”, 便足見牙齒在養生中的重要地位。 那麼, 在沒有牙膏的古代, 古人是怎麼健齒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晨嚼齒木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 在晚唐時期, 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 要用的時候, 用牙齒咬開楊柳枝, 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 好像細小的木梳齒, 很方便的牙刷。 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雖說楊柳枝是潔牙的常用“齒木”, 但齒木又並非只限于楊柳枝。 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尋合適的潔牙材料,
漱口
唐代《外台秘要》中有“食畢當漱口數過, 不爾使人病齲齒。 ”指出了飯後當立即漱口 。 金代《丹金書》中有“令人漱口……凡一日飲食之毒, 積於齒縫, 當於夜晚刷洗, 則垢汙盡去,
在沒有牙刷之前, 漱口是清潔牙齒的方法。 我國最早使用的漱口劑有酒、醋、鹽水、茶及溫水等。 酒、醋、鹽水等有解毒殺菌的作用。 茶中含有氟和維生素, 可以防蛀, 保持口腔清潔。 我國五代時期已經出現了複方配製的潔牙劑, 以後又逐漸發展到採用香藥去穢, 就是在牙齒清潔劑中加入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蘭等, 不僅能保持口腔清潔, 還有治療口腔疾病的作用。
叩齒
明代《景嶽全書》中有“古有晨昏叩齒之說……余每因勞因酒, 亦常覺齒有浮動之感, 則值輕輕咬實, 務會漸咬漸齊, 或日行一二次, 或二三次而極自固矣。 凡欲小解時必先咬牙根而後解, 則腎氣亦賴亦攝, 非但精固, 亦能堅齒, 故餘年逾古稀, 而齒無一損, 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
叩齒的做法: 早晨醒來後, 先不說活, 心靜什凝, 摒棄雜念.全身放鬆.口唇徽閉, 心神合一, 閉目, 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 鏗鏘有聲, 次數不限。
現代醫學認為:叩齒能促進牙齒周圍組織及牙髓腔部位的血液迴圈, 增加牙齒的營養供應, 故能強壯牙齒, 從而減少齲齒等牙病的發生。 若堅持經常叩齒, 面頰部還不易塌陷, 且咀嚼有力, 牙齒也不易鬆動、脫落。 叩齒時對大腦也有輕度的刺激作用, 對提高聽力、預防耳鳴都有一定作用。
藥物健齒
宋《太平聖惠方》中有用藥末、藥膏、藥液揩齒的方子135首。 含藥、含漱方443首, 刷牙方104首。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有“旱蓮草同清鹽炒焦, 揩牙, 烏須固齒。 ”“糯糠, 主治齒黃, 燒取白灰, 旦旦擦之。 ”指出了用中藥旱蓮草等刷牙可健齒, 並使牙齒潔白, 並且要每天刷擦牙齒 。
古代牙刷
歷史學者認為我國是最早使用牙刷的國家, 南宋時期, 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 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 在頭部鑽毛孔兩行, 上植馬尾。 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預防牙病
在《本草綱目》中還指出了多吃糖可能發生齲病 。 書中記載“今人蒸棗多用糖、蜜拌過, 久食最損脾, 助濕熱, 啖棗多, 今人齒黃生。 ” 在飲食方面, 強調飲食溫度要適宜。 《保生要錄》中有“凡飲食雖熱不得灼唇, 雖冷不可冷齒。 ”《醫說》中有“法當熟嚼令細, 冷食不用熱水漱口, 熱食不用冷水漱口。 ”
總之, 在我國古代人們就認識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並總結出了多種方法來健齒護齒。
(綜合自北京中醫醫院官網、養生之道網)
並總結出了多種方法來健齒護齒。
(綜合自北京中醫醫院官網、養生之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