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散步、喝參斛茶 送你十個降糖小方
編者按:生活當中, 我們難免會碰到各種瑣碎小難題。 掌握一些健康生活的小竅門, 也許就可以讓生活難題迎刃而解。 人民健康網《健康生活小竅門》專欄, 為您出謀劃策, 用“小心機”化解“真危機”。
十個不花錢的降糖小秘方
要想戰勝糖尿病, 隨時隨地都要行動起來。 《印度時報》載文, 告訴廣大糖友, 在家注意一些生活細節, 也能有效控制血糖。
多吃天然食物。 食物中含有各種獨特的生化酶, 是治病的最佳“藥物”, 而且加工程式越少, 效果越好。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 豆芽菜、水果和堅果等都適合生吃或涼拌等簡易烹飪食用,
增加維C攝入。 增加飲食中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的含量, 能防止動脈血管壁被破壞, 減少斑塊堆積和心臟病, 從而有效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 能提供抗氧化劑的最佳來源。
每天喝綠茶。 與其他飲品相比, 綠茶由於未經發酵, 多酚的含量較高。 多酚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能和降血糖作用, 它還能對血糖的釋放起到控制作用。
用亞麻籽油。 研究發現, 食用亞麻籽能讓餐後血糖水準下降28%左右。 將家中的食用油換成亞麻籽油日常烹飪, 不失為一種健康和美味兼得的好方法。
冥想靜坐。 瑜伽的基礎動作冥想, 能有效降低體內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的水準,
打太極拳。 打太極拳、練氣功等傳統鍛煉方法, 可幫助人們調節呼吸、改善血液迴圈, 對身體起到整體調節作用。 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還發現, 2型糖尿病患者練太極拳, 還能減緩糖尿病引起的身體功能衰退, 對肥胖的患者效果尤其顯著。
自我按摩。 通過按摩足部等身體部位, 一方面防止併發症發生, 另一方面能對胰腺、肝臟和內分泌系統起到調節作用, 有助於刺激人體生成更多的胰島素細胞。 這種“反射療法”, 長期堅持效果顯著。
堅持散步。
洗溫水澡。 適當的溫水刺激, 可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 避免周圍神經病變, 並減輕併發症引起的疼痛。
精油薰蒸。 某些植物精油有著良好的保健功效, 比如天竺葵有助於緩解疼痛, 薰衣草油則可以使人精神放鬆, 幫助減輕壓力。 【詳細】
血糖高喝參斛茶
糖尿病早期常無任何表現, 中、晚期則出現口燥咽幹、煩渴多飲、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明顯的消渴症狀。 中醫多把這樣的患者辨證為氣陰兩虛型。
氣陰不足的患者可自製參斛茶:取太子參15~20克、石斛10~15克、麥冬10~15克, 放進研磨機中研成粗末, 用乾淨的紗布包好, 放進保溫杯中,
參斛茶能益氣養陰、生津止渴, 緩解口幹少津、煩渴欲飲、怠倦乏力、頭暈失眠等症狀。 方中, 太子參又稱孩兒參, 為君藥, 味甘微苦, 不涼不燥, 能補氣益血、生津健胃, 即使是孩子也能使用。 如果患者為高齡老人、久病體虛等元氣大虛者, 可把太子參換成紅參, 能大補元氣、提高免疫力、抗疲勞、提神醒腦, 比太子參補氣力作用強。 如果本身氣陰不足並伴有虛熱、容易上火, 或在酷暑天, 可把太子參改成西洋參片, 益氣養陰的同時能清虛火、生津止渴, 是夏季的清補佳品。 石斛為臣藥, 味甘微寒, 能滋養胃陰、生津除煩、明目降壓,
參斛茶製作方便, 療效顯著。 參類為補氣藥, 蘿蔔破氣消積, 抵消參的部分藥效, 故飲用時不要吃蘿蔔;也不宜飲濃茶, 以免削弱寧心安神的功效。 【詳細】
巧吃蔬菜也能降血糖
不少食物對控制血糖有輔助作用, 特別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 因此, 每日保證充足的蔬菜攝入, 是控糖的重要環節。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韓亞娟表示, 糖友要想吃得更健康, 還需遵守一些基本原則。
保證攝入量。 糖友每天的推薦蔬菜攝入量是不少於500克,
多品種重色彩。 糖友總的飲食原則是食物營養均衡, 因此, 專家提倡食用多品種的蔬菜。 另外建議糖友在選擇蔬菜時挑選顏色鮮豔或深顏色的, 這些蔬菜一般纖維含量較高。
多沖洗少切口。 很多人認為浸泡蔬菜可以去除農藥, 其實不然, 蔬菜的農藥大多停留在表面, 且浸泡可使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丟失, 因此, 建議用流動水沖洗蔬菜即可。 蔬菜最好少切, 因為切口會導致營養流失, 建議整根烹飪, 若實在太長, 應該先洗後切。
生吃蔬菜更健康。 生吃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其中的膳食纖維, 降糖效果更好。 不過生吃蔬菜要特別注意清洗乾淨。 汆水、涼拌、水煮更降糖。南方人很少有生吃蔬菜的習慣,且一些老年人和脾胃虛寒的人,不適合經常生吃蔬菜。專家建議,這些人群不妨把蔬菜焯水後涼拌,比起高溫炒菜,這種烹飪方式能保留更多的膳食纖維。另外,水煮也比爆炒、紅燒等方式更能保存營養。
烹飪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愛吃炒菜,也不宜炒太久,烹飪時間越長,蔬菜裡的膳食纖維破壞就會越多,炒熟即可,不要烹飪得過爛過熟。
粗加工好過細烹飪。蔬菜加工越細,纖維破壞得就越多。建議切菜時可切成長段、大塊,而不要切丁切末,這樣可以更好地保留纖維。
多醋少鹽,清淡為主。糖友飲食應以少油少鹽為原則,蔬菜也不例外,烹調宜用植物油,少放油、鹽。可以選擇醋來調味,因為它能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利於降糖。
吃主食前先吃蔬菜。這樣能避免攝入過多主食。另外,專家提醒,若糖友有合併視網膜病變,儘量少吃辛辣蔬菜,如辣椒、生蔥、生蒜等。【詳細】
散步也能降血糖
有研究指出,每日兩次,每次散步30分鐘,是治療糖尿病的“良藥”。
專家解釋說,第一,運動能促進肌糖元和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人在安靜時,能源消耗大部分來自游離脂肪。運動一開始,機體就會動用肌肉中的糖元和血液中的葡萄糖。運動10~15分鐘左右,消耗糖元和葡萄糖就會急劇增加,其後,越接近最大運動量,葡萄糖的利用率越大,因此運動有利於降低血糖濃度。第二,運動能抑制飯後血糖升高。研究發現,飯後血糖升高和運動強度成負相關。也就是說,運動強度越大,飯後血糖值上升越小。第三,運動能減少胰島素消耗量。
通過長期的實驗觀察,專家認為:每天進行1~3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輕鬆、愉快的散步運動,對一些控制飲食而不需依賴胰島素和雖需少量胰島素,但病情能得到明顯控制的糖尿病人,是非常有益的。有益的散步對糖尿病人不能理解為單純的減肥運動,而是具有藥理學方面意義的。也就是說,讓糖尿病患者每天的“服”兩次這種每次30分鐘的散步“藥丸”,就能產生相應的醫療效果。【詳細】
常吃芒果助降血糖
研究顯示,芒果的健康功效遠遠超出了人們預想的範圍。芒果中豐富的多酚類物質有助於降低血糖和抵禦炎症。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的研究人員選取了20名患有肥胖症的成年人,要求他們在每天的飲食中加入10克芒果幹,持續12周。試驗結束後,儘管這些參與者的脂肪平均分佈程度沒有明顯改變,但他們的血糖水準卻顯著降低 汆水、涼拌、水煮更降糖。南方人很少有生吃蔬菜的習慣,且一些老年人和脾胃虛寒的人,不適合經常生吃蔬菜。專家建議,這些人群不妨把蔬菜焯水後涼拌,比起高溫炒菜,這種烹飪方式能保留更多的膳食纖維。另外,水煮也比爆炒、紅燒等方式更能保存營養。
烹飪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愛吃炒菜,也不宜炒太久,烹飪時間越長,蔬菜裡的膳食纖維破壞就會越多,炒熟即可,不要烹飪得過爛過熟。
粗加工好過細烹飪。蔬菜加工越細,纖維破壞得就越多。建議切菜時可切成長段、大塊,而不要切丁切末,這樣可以更好地保留纖維。
多醋少鹽,清淡為主。糖友飲食應以少油少鹽為原則,蔬菜也不例外,烹調宜用植物油,少放油、鹽。可以選擇醋來調味,因為它能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利於降糖。
吃主食前先吃蔬菜。這樣能避免攝入過多主食。另外,專家提醒,若糖友有合併視網膜病變,儘量少吃辛辣蔬菜,如辣椒、生蔥、生蒜等。【詳細】
散步也能降血糖
有研究指出,每日兩次,每次散步30分鐘,是治療糖尿病的“良藥”。
專家解釋說,第一,運動能促進肌糖元和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人在安靜時,能源消耗大部分來自游離脂肪。運動一開始,機體就會動用肌肉中的糖元和血液中的葡萄糖。運動10~15分鐘左右,消耗糖元和葡萄糖就會急劇增加,其後,越接近最大運動量,葡萄糖的利用率越大,因此運動有利於降低血糖濃度。第二,運動能抑制飯後血糖升高。研究發現,飯後血糖升高和運動強度成負相關。也就是說,運動強度越大,飯後血糖值上升越小。第三,運動能減少胰島素消耗量。
通過長期的實驗觀察,專家認為:每天進行1~3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輕鬆、愉快的散步運動,對一些控制飲食而不需依賴胰島素和雖需少量胰島素,但病情能得到明顯控制的糖尿病人,是非常有益的。有益的散步對糖尿病人不能理解為單純的減肥運動,而是具有藥理學方面意義的。也就是說,讓糖尿病患者每天的“服”兩次這種每次30分鐘的散步“藥丸”,就能產生相應的醫療效果。【詳細】
常吃芒果助降血糖
研究顯示,芒果的健康功效遠遠超出了人們預想的範圍。芒果中豐富的多酚類物質有助於降低血糖和抵禦炎症。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的研究人員選取了20名患有肥胖症的成年人,要求他們在每天的飲食中加入10克芒果幹,持續12周。試驗結束後,儘管這些參與者的脂肪平均分佈程度沒有明顯改變,但他們的血糖水準卻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