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潑怎麼辦?4招幫你輕鬆應對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
彤媽育兒經(mama037)
爸媽身邊, 最接地氣,
最實用的的育兒小幫手!
“彤彤, 我們回家睡覺了!”
小丫頭漫不經心的跟在我身後走走停停, 不時的眨巴著眼睛, 玩了一上午, 顯然是困了。
聽我轉身喊了這麼一句, 尤其是聽到了“睡覺”這個字眼, 彤彤頓時拼命的向我擺手示意, 不肯回家。
“走啦!”看看時間, 已經1點多了, 該回去睡午覺了。 等她蹦蹦跳跳的走到我跟前, 我主動牽起了她的小手。
誰知, 小丫頭當即掙脫開了我的手, “噗通”一聲坐到了地上, 不停的搖擺著小手的同時, 還拼命的搖頭, 她那才換上的新褲子頓時沾滿了草木屑和灰塵。
“彤彤, 快起來, 地上髒!”
我皺皺眉頭, 欲上前將她抱起來。
“媽媽, 鞋, 鞋!”小丫頭很快意識到她的抗拒對我不管用, 突然靈機一動, 將腳上的鞋子拔下來一隻, 拿著鞋子沖我大喊大叫著。
以前每次走在路上, 她的鞋子掉了, 或是鞋後跟不小心松了, 她都會含糊不清的喊著“鞋, 鞋!”自然, 每當這個時候, 我都會停下來給她重新穿好。
沒想到, 今天為了拖延時間不回家睡覺, 小丫頭連這招都會用了。
我再也繃不住, 笑了起來, 上前把她抱到膝蓋上坐好, 重新穿上了鞋子。
“好啦, 鞋子穿好了, 我們走吧!”再次把她放回到地上, 拍掉她褲子上沾滿的灰塵和草屑, 拉著她的手, 繼續往家裡走。
“媽媽, 媽媽!”
小丫頭再次掙脫開我的手,
“嗯, 小鳥, 好多小鳥在飛啊!”我將她抱起來, 指著頭頂的雁陣, 邊比劃, 邊走著。
很快, 天空的小鳥飛走了, 意識到此刻我前行的方向仍是回家的路線, 小丫頭又開始眨巴著眼睛, 哭喊著掙脫我的懷抱。 這次, 人家乾脆就直接躺地上不起來了, 總之一句話, 她就是不回家睡覺!
“彤彤, 起來!”我有些生氣了, 小丫頭啥時候學會潑皮耍賴了?
眼見我欲再次上前將她拎起來, 彤彤拼命揮手搖頭, 一骨碌從地上坐起來, 指著對面河裡遊過的一群小鴨子興奮的喊叫起來:“嘎嘎, 嘎嘎, 小鴨子, 媽媽, 媽媽!”
小丫頭使勁的指給我看, 我只好尾隨其後, 又陪著她看了半天的小鴨子。
總之, 原本不過才500米的路程,
好一陣折騰, 總算把小丫頭塞進被窩睡熟了, 看著她睡夢中仍掛著淺笑的小酒窩, 我卻思忖起一件事來:小丫頭什麼時候學會 “套路”了, 知道哭鬧, 撒潑, 轉移注意力了?
孩子兩歲左右, 參與意識, 自主意識會大大增強。 但同時, 這個階段的寶寶, 分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還處在萌芽階段, 基本上什麼都不懂。
有了想法就要去實施, 不會考慮可行不可行, 更不會意識到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而一旦被父母, 或他人強行阻止, 就會情緒崩潰,
對於處在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孩子, 從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角度來看, 這種“反抗期”的出現, 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增強, 思維的發展, 孩子的心理會急劇變化, 需求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反抗期的兩歲寶寶一般會有如下表現:
一.“不要”
當寶寶會說話了, 說得最多的不是“爸爸、媽媽”, 而是——“不要”。 吃飯“不要”, 睡覺“不要”, 甚至她還會說, “媽媽, 不要”……
反正, 凡是她“不要”的, 你絕對無法勉強, 大人越是堅持, 孩子越是“不要”得起勁, 一邊哭一邊還揮舞著小手拒絕。
解讀:2歲左右的孩子與周圍世界打交道的能力越來越強, 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形成,
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想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至少是嘗試一些事情), 不想完全按照成人的意願辦事。
所以, 你可以把寶寶們的“不要”理解為她獨立性、自主性發展的具體表現。
二.“偏要”
寶寶偏要的東西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滿足他, 那爸媽就不要想過太平日子了, 最後在一次次的拉鋸戰之後, 父母往往會向孩子妥協。
解讀:2歲的寶寶已經形成了很多習慣。
而習慣養成一般遵循以下規律特點:
多次重複, 形成習慣;偶爾破壞, 會不愉快;多次破壞, 習慣會消失(好習慣和壞習慣有差異)。
把寶寶的“偏要”理解為寶寶對已形成習慣的堅持, 將寶寶的這種堅持、執著遷移到好習慣的養成過程中。
三.“不是這樣的”
寶寶常對父母不能正確理解自己的意圖, 或是想法感到生氣, 憤怒, 會不停嚷嚷“不是這樣的, 不是這樣的……”, 但如果你問他, 那寶寶到底要怎樣呢, 她又多半無法將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來, 結果自然又是一陣哭鬧。
解讀: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開始揣摩、推測個人心理, 嘗試解釋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比如, 他們通常用願望解釋行為(他這樣做, 是因為他想……), 從這個意義上講, 年幼的孩子也是“小小心理學家”。
這種對他人心理狀態的推測能力, 對他們的社會性發展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所以, 媽媽們可以把寶寶這種“不是這樣的”理解為寶寶理解他人內心世界能力的發展。
除此以外, 兩歲左右的孩童還可能會有如下不同以往的行為:
1. 常常一個人玩,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
2.喜歡模仿父母和周圍的環境。
3.容易感到挫折。
4.堅持獨立去做一些事,而不要別人的幫助。
5.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替換另一項活動。
6.愛發脾氣,通常是因為自身想法無法用語言表達。
7.會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比如打人等等。
8.會表現出極端的專橫和固執。
9.當受挫或生氣時,會破壞周圍的東西。
10.無法坐著幾分鐘不動或只玩一件玩具。
面對經常耍潑,哭鬧,處在叛逆期的兩歲寶寶們,爸媽們該怎麼做呢?
1.接納負面情緒,與寶寶共情
孩子的要求被拒絕,或是正在興頭上的事被大人強行打斷,難免會情緒上來,大哭大鬧。父母要理解這是孩子的正常情緒反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把孩子抱在懷裡,親親她的臉對她說:“彤彤不能出去玩了,所以彤彤很難過對嗎?”
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慢慢解釋為什麼不能出去玩。
2.耐心跟寶寶講道理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態度溫和的告訴她,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出去玩了,因為午睡的時間到了,彤彤困了,要回家睡覺了。等彤彤睡醒了,我們再出來玩。
記住,語氣要溫柔,切不可急躁,或是不耐煩。耐心的用孩子能理解的,最簡單的語言解釋清楚拒絕的原因,但態度必須堅定。父母要有底線,涉及到原則問題,堅決不妥協。即所謂的“溫柔而堅定”,不含敵意的堅決。
、轉移事發地點,轉移注意力,轉移心情。
比如不配合穿紙尿褲,不要強迫,過一會等她心情好了再穿;不配合洗頭,就拿小玩具轉移注意力;不肯蓋被子,就穿睡袋,連睡袋也不肯穿,就編睡前故事。睡著了再抱進去,也是一種方法,但最好讓她自願。
4.沉默,不嘮叨
記住,只要拒絕一次,說理一次,絕不重複。
只有這樣,才能從小在孩子面前樹立父母的權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態度堅決,沒有妥協的餘地。反之,一味的重複嘮叨,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的說教感到厭倦,於事無補。
1. 常常一個人玩,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
2.喜歡模仿父母和周圍的環境。
3.容易感到挫折。
4.堅持獨立去做一些事,而不要別人的幫助。
5.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替換另一項活動。
6.愛發脾氣,通常是因為自身想法無法用語言表達。
7.會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比如打人等等。
8.會表現出極端的專橫和固執。
9.當受挫或生氣時,會破壞周圍的東西。
10.無法坐著幾分鐘不動或只玩一件玩具。
面對經常耍潑,哭鬧,處在叛逆期的兩歲寶寶們,爸媽們該怎麼做呢?
1.接納負面情緒,與寶寶共情
孩子的要求被拒絕,或是正在興頭上的事被大人強行打斷,難免會情緒上來,大哭大鬧。父母要理解這是孩子的正常情緒反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把孩子抱在懷裡,親親她的臉對她說:“彤彤不能出去玩了,所以彤彤很難過對嗎?”
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慢慢解釋為什麼不能出去玩。
2.耐心跟寶寶講道理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態度溫和的告訴她,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出去玩了,因為午睡的時間到了,彤彤困了,要回家睡覺了。等彤彤睡醒了,我們再出來玩。
記住,語氣要溫柔,切不可急躁,或是不耐煩。耐心的用孩子能理解的,最簡單的語言解釋清楚拒絕的原因,但態度必須堅定。父母要有底線,涉及到原則問題,堅決不妥協。即所謂的“溫柔而堅定”,不含敵意的堅決。
、轉移事發地點,轉移注意力,轉移心情。
比如不配合穿紙尿褲,不要強迫,過一會等她心情好了再穿;不配合洗頭,就拿小玩具轉移注意力;不肯蓋被子,就穿睡袋,連睡袋也不肯穿,就編睡前故事。睡著了再抱進去,也是一種方法,但最好讓她自願。
4.沉默,不嘮叨
記住,只要拒絕一次,說理一次,絕不重複。
只有這樣,才能從小在孩子面前樹立父母的權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態度堅決,沒有妥協的餘地。反之,一味的重複嘮叨,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的說教感到厭倦,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