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強直性脊柱炎愛纏后生 經常腰痛勿忽視

●出現持續三個月腰臀部疼痛、晨起明顯者, 快到醫院排查

●敏感度低, 40%的早期患者通過X線檢查得不到正確診斷

當年輕人訴說腰痛時, 長輩們常常不以為然:“年紀輕輕哪會腰痛!”其實不然, 患了棘手難治的強直性脊柱炎, 后生仔也會出現腰痛。 風濕科專家提醒, 年輕人如果出現持續三個月腰臀部疼痛、晨起明顯的時候, 要警惕強直性脊柱炎, 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Q&A

幫你問醫生

Q:強直性脊柱炎會遺傳嗎?

A:強直性脊柱炎有家族遺傳傾向, 家族中同患強直性脊柱炎者以父子、兄弟居多。 患者在戀愛結婚時應了解一下對方及其父母、兄弟姐妹有無患有脊柱關節病,

以避免夫妻雙方均帶有同一個病的易感基因而影響到下一代。

如果夫妻一方患有強直性脊柱炎, 且HLA-B27為陽性, 所生孩子的患病幾率約為10%。 要了解孩子有無獲得這個基因, 可以帶孩子抽血檢查HLA-B27。 如果孩子出現相關的癥狀, 則有較大可能是患強直性脊柱炎。

Q:治療期間能否要孩子?

A:吳玉瓊指出, 在強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動期間是不宜“造人”的, 因為治療所用的多數藥物可使精子數目減少、活性降低及形態異常等, 這些藥物也是孕婦建議不用的。 所以,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要在病情相對穩定, 選擇對生育不影響的藥物治療時, 才考慮要孩子比較合適。

A

隱匿起病 容易誤診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表現為以脊柱僵硬疼痛為主的風濕免疫疾病, 由于對其缺乏了解, 很多患者早期對腰痛、背痛的癥狀都會輕視, 結果延誤了治療而導致脊柱畸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古潔若教授日前在“手握明天公益項目”廣州專場活動中告訴。

強直性脊柱炎在我國的發病率高達0.3%-0.5%, 目前患者已超過500萬。 更令人憂慮的是, 強直性脊柱炎容易侵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患者大多是青壯年, 但因很多患者意識不到疾病的嚴重性, 往往誤認為腰腿痛是勞累所致, 休息一下就好了。 等到疾病很嚴重的時候, 才發現早期的治療時機已經錯過。 隨著疾病的進展, 患者會發展到脊柱畸形和功能受限制,

有的還會影響到脊柱關節之外的其他系統的健康(如引發眼葡萄膜炎、潰瘍性結腸炎、銀屑病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吳玉瓊副教授介紹, 強直性脊柱炎多數隱匿發病, 早期表現僅為下腰部疼痛、后背疼痛, 或出現單側關節疼痛(如單側膝關節、踝關節等疼痛)及單趾關節腫脹等, 容易被忽視, 早期誤診率較高。

很多病人腰痛、關節痛時首先會到骨科或疼痛門診就診, 由于他們大多會繼發骨質增生或椎間盤退變等, 醫生往往以為找到了病根, 而忽視對骶髂關節的檢查, 不少病人常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或骨滑膜炎, 致使一些患者治療走彎路, 輕病拖重, 甚至喪失了治療時機。

B

及早治療 避免致殘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 然后沿脊柱逐漸向上發展, 累及腰椎、胸椎、頸椎。 患者不僅出現腰背疼痛, 也可同時出現進行性關節及脊柱活動功能受限。 隨著病情發展, 最終會導致脊柱或髖關節畸形, 生活都無法自理, 晚期即使做手術也不能完全改善。 然而, 如果早發現、早治療, 情形會大為不同。

專家提醒:如發生腰骶、髖關節部位的持續或間歇性疼痛, 同時腰部有僵硬感(以晨起最明顯, 活動后可減輕), 彎腰、下蹲受限, 或發生不明原因的單側膝關節、足跟和跖趾等小關節腫痛時, 都應警惕是否患有強直性脊柱炎, 及早到醫院風濕科排查。

據介紹, X線敏感度較低, 40%的強直性脊柱炎早期患者通過X線檢查得不到正確診斷,

容易延誤治療時機。 吳玉瓊建議, 有癥狀的患者宜做核磁共振(MRI)進行確診。

古潔若教授介紹, 強直性脊柱炎目前并不能治愈, 但早期用藥可以減緩病情的發展, 減輕或防止嚴重的畸形。 傳統的治療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藥、抗風濕藥物, 可以抑制炎癥, 減輕關節疼痛、腫脹及晨僵。 生物制劑的研發與應用, 是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重要進展, 已獲得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 患者可通過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劑等藥物進行免疫調節, 以延緩炎癥的進程, 并減緩或防止對關節和軟骨的破壞。

C

運動康復 不可忽視

古潔若強調,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 還需重視非藥物治療方式, 在生活中要保持居室干燥和溫暖,

多曬太陽, 避免受寒、淋雨;避免勞累, 防治感染;飲食要清淡富于營養,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適當控制體重;還要注意對關節的保護, 保持適當的體位和姿勢對強直性脊柱炎非常重要, 如站立時應保持挺胸、收腹的姿勢。 應睡硬板床, 枕頭要矮, 一旦出現上胸或頸椎受累應停用枕頭。

在疾病炎癥控制前提下, 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多做功能康復運動, 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游泳、做健康體操等。 古潔若說:“只有把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很好地結合起來, 才能更好地促進風濕免疫疾病的康復。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古潔若教授 &吳玉瓊副教授 文/ 胡菁 通訊員 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