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花季少女體內“住著”2種人格

隨著網劇《柒個我》的熱映, “多重人格障礙”這個名詞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 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疾病嗎?近日, 導醫君諮詢了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康復科主任李達, 他講述了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

初中生小初(化名)騎壞了自己的自行車, 她的爸爸在前往自行車維修點時, 發生意外不幸離世。 小初認為是自己害死了爸爸, 痛苦異常。 之後小初忽然像是變了個人, 躺在床上抱著娃娃, 嘴裡還咿哇哼個不停, 見到媽媽進來, 更是張開雙手想要抱抱。 面對小初媽媽的詢問, 小初隻會用簡單的單詞進行表達,

看到媽媽面色越來越凝重, 小初更是嚇得哭了出來。 一夜之間, 小初從一個花季少女回到了孩提時代。

李達主任接到求助後給小初催眠, 發現小初自三歲之後的記憶已是一片空白。 在研究了小初病情之後, 李達認為小初的症狀符合“雙重人格障礙”。 一方面小初忘不了爸爸對自己的關愛, 一方面又無法接受自己“害死”爸爸的事實, 處於矛盾漩渦的小初最終選擇帶著悲痛的記憶沉睡。

李主任說, “多重人格障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 即一個人擁有多個人格, 就像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完整、擁有不同思考模式和記憶的。 這些分裂出的人格可以有不同性別、年齡、種族, 甚至物種,

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 在其他人格控制行為時, 初始人格或許對這段時間自己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 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 如果分裂出的人格知道彼此的存在, 則稱為“並存意識”, 他們甚至可以坐下來開會。

治療多重人格是一個艱辛並具有個性化的過程, 其中最有名的方法就是“人格融合”。 在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 醫療人員能通過音樂同步再加工治療方式, 運用心理暗示等形式, 幫助“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形成處理矛盾情景的能力, 恢復正常生活。 張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