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頻繁做惡夢?別害怕,試試這4個方法吧
當你從噩夢中驚醒, 或許伴隨著一聲尖叫, 或許額頭還冒著汗, 盯著四周漆黑的房間, 仍然心有餘悸——這一刻, 你並不孤單。 普通人每天晚上會花上2個小時做夢, 也就是說, 一個正常壽命的人, 會有六年在夢境中度過。 而我們75%的夢境, 都屬於負面。
噩夢, 自然不是美好的體驗。 它不僅打斷你一夜好眠, 降低睡眠品質, 也會讓人經歷沮喪、恐懼等負面情緒, 帶來失眠、疲憊等一系列生理問題, 影響人們總體的生活品質。 大約有4%的成人遭受著噩夢的困擾, 這一比例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更高。
現在, 科學家們正在用各種各樣的手段, 減少噩夢發生的頻率, 還人們一個香甜的夢境。
用新夢替代噩夢
從佛洛德《夢的解析》開始, 心理學家就開始追問夢的寓意。 在這場保障人類好夢的戰役中, 心理學方法自然大展身手。
美國睡眠與人類健康研究所的醫學主任巴厘·柯拉寇(Barry Krakow)和他的同事們,
研究者讓那些飽受噩夢困擾的人們, 寫下讓自己難以入睡的噩夢, 並且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改變這個夢境。 改變的方式既可以歡快, 例如和戀人在沙灘上漫步, 亦可以中性、無趣, 只要不是原來的噩夢就好。 人們寫下改變後的新的夢境, 並且每天在清醒時花出一段時間(約10-20分鐘), 在腦海中“排練”這個夢。 這樣日復一日, 用較積極的新夢代替原來的舊夢。
意象預演治療不僅能減少噩夢, 還能帶來一系列心理上的好處。 在巴厘·柯拉寇等人在200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 168名長期遭受噩夢困擾,
告訴自己, 我在做夢
也許我們還可以從一部風靡全球的電影《盜夢空間》中找到些許靈感。 雖然我們大可不必潛伏到他人的夢境中, 但是否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夢境?如果我們能做出自己想做的夢, 那麼自然也就可以避免噩夢的發生了。
的確, 心理學家探索出一項名為“清醒夢境”(lucid dream)的技術, 讓做夢中的人, 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 從而控制自己的夢境。
治療師要求求治者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問自己——我是在做夢, 還是在現實生活之中?每天進行這一問題, 求治者就會爛熟於心, 即使是在夢境中也能做出判斷, 從而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夢的內容。 荷蘭烏德勒支大學200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就證實, 使用清醒夢境技術的確能夠減少噩夢的頻率。
不斷的問自己:我是在做夢, 還是在現實中。 圖片來源:drupal.org
系統脫敏, 噩夢不可怕
此外, 心理治療師們還把用於治療恐懼症的系統脫敏的方法, 運用到噩夢的治療中來。
所謂系統脫敏, 就是把人們緩慢地, 漸進地暴露在讓他們恐懼或焦慮的刺激面前。 例如有人害怕蜘蛛, 就可以先給他看一張蜘蛛照片, 然後讓他觀察玻璃中的蜘蛛,
放輕鬆, 沒噩夢
噩夢常常和壓力如影隨形。 因此, 心理學家也嘗試通過給求治者舒緩心理壓力, 從而減少他們的噩夢頻次。
漸進性肌肉放鬆法就是一種減壓的方法。 它指示人們拉緊再鬆開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 體會到放鬆的感覺。 比如握緊拳頭再讓手鬆散下垂, 或是皺起鼻子, 緊閉雙眼, 再鬆開面部……這樣全身一套動作下來, 人們便會消除焦慮, 帶著一身輕鬆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