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由孫倍成醫生被刺事件說開去:確保醫生安全執業應與醫改進程同步

近日, 號販子趙某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持刀刺傷孫倍成醫生的“非典型傷醫事件”引發了醫界的廣泛關注。 微博、微信等平臺上,

不斷有事件相關細節和資訊被披露, 人們一方面關注孫倍成的安危, 另一方面也紛紛揣測這到底是一起由醫患糾紛引發的事件還是有其他內幕。 在焦急等待事件真相的緊張氛圍中, 醫患關係這根原本已經繃緊的弦再受重壓, 似乎一碰就斷。 好在事件發生的當天傍晚, 南京市警方就公佈了初步調查結果, 指出犯罪嫌疑人供述其在醫院因曾代人掛號牟利, 被孫倍成批評過, 所以懷恨在心, 伺機報復。 真相來得及時, 徹底排除了這是一起因醫患關係緊張所導致的事件, 孫倍成維護正常診療秩序的正面形象獲得了更多的認可和支持。 有評論就此指出, 及時的真相披露是對醫生最好的安撫。

在既有印象中, 傷醫案的施害者往往是患者或是其家人。 施害者通過診療行為與醫生結識, 因為對診療行為的不滿產生施害動機。 傷醫事件往往會成為引爆各種極端觀點的導火索, 喊打喊殺的暴戾氛圍甚囂塵上, 會對受害醫生形成二次傷害, 從而影響整個醫生群體行醫的信心與信仰。

此次, 趙某的傷醫動機被及時披露, 網路上一邊倒地聲討傷醫者、支持受害醫生, 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生群體的焦慮心態, 身體與心靈雖然受傷, 但沒有被再撒上一把鹽, 似乎還有點“小幸運”。

在這種氛圍下, 當前對這起事件的關注度也隨之迅速下降。 然而, 僅僅是通過網路檢索, 便可以發現, 在今年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 媒體已報導十幾起傷醫和醫鬧事件, 相關事件仍在侵蝕醫患互信的根基, 醫生執業安全的話題仍然沉重, “刀光劍影”仍可能是醫生眼前的夢魘。 透過此次事件可以看到, 對暴力傷醫事件, 已經不能簡單理解為醫患糾紛, 其呈現傷醫主體多樣化、傷醫動機錯綜複雜的特點, 既有可能是情緒表達,

也可能涉及現實的利益訴求。 溝通不到位、對醫學認知存在偏差可能是傷醫的藉口, 在醫改進程中不當利益受損的群體也可能將醫生作為洩憤的對象。 然而,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 都不應讓醫生成為情緒或利益表達的犧牲者, 在更複雜的傷醫動機下, 在利益調整背景下, 防止醫生受到人身傷害, 相關工作應該與醫改的進程同步。

在醫改進程中, 不僅應該激發醫生的積極性, 通過薪酬改革等建立醫生勞動的合理回報管道, 同時也要關注醫生的安全需求。 隨著傷醫事件頻頻發生, 應當看到, 獲取安全的執業環境已經成為國內醫生群體的主要訴求之一。 滿足這個訴求, 不能依靠單個案件的“單兵突進”, 而應納入醫改的總體考量, 在醫改佈局及醫院管理等方面給予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