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曬“步數”未必曬得出健康

“今天多少?”

“我1萬, 你呢?”

“才1萬?我1萬5……”

“我看手機上的排名, 老王2萬呢, 第一名!”

這段對話, 說的不是房價, 也不是股市, 而是朋友間互相交流每天行走的步數。 在智慧穿戴設備的説明下, 大家不僅可以曬自己的“步數”, 還可以曬地圖、曬路徑、曬熱量消耗。 對於不能抽出固定時間鍛煉身體的人來說, 這種方式似乎更為方便。

然而, 這些“步數”反映的可能只是行走, 並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

1.“步數”多不等於真鍛煉

名著《西遊記》中, 唐三藏帶領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走了大約5萬里, 取得真經。 如果按照普通人一步行走40釐米至50釐米計算,

他們走了5千萬步。 就算每天走2萬步, 也要走將近7年。 結局如何?他們是否鍛煉了身體?別忘了八戒依舊是胖乎乎的。

這個故事要說明步數與健康的關係, 不甚恰當。 但我們如果按照曬“步數”的方式去鍛煉, 接受朋友圈裡的“激勵”去鍛煉, 就會出現問題。

當智慧設備計算我們行走步數的時候, 基本是把一切活動都計算為行走步數。 無論是去買菜、做飯, 還是到隔壁辦公室複印材料, 都會成為計數的來源。

但要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這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 步數的增多並不等於鍛煉量的提升, “量”達不到, 則談不上“質”的變化。 這些資料, 充其量只能證明你的身體“活動”了, 促進了血液迴圈或身體代謝, 切不可誇大其對促進鍛煉的作用。

2.行走速率應接近慢跑

從運動學角度來說, 人在短時間內提升心率, 增加代謝率, 就能讓熱量真正開始消耗。 以“行走”為例, 至少要快速行走, 接近慢跑的活動速率, 才能讓身體感受到這是在“運動”, 而不是在閒逛。

同樣是走一萬步, 走一小時和走一整天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鍛煉, 後者可能是出門忘帶車鑰匙了……這就好比, 孫悟空身體棒依靠的是每天打妖怪, 還要翻跟鬥, 鍛煉強度足夠了;沙僧每天挑行李, 則相當於負重訓練, 身體才能壯實。

想要鍛煉身體, 先要明白鍛煉的基本要求。 運動要提升身體的運動能力, 這包括肢體運動能力和心肺功能。 想在這上面從量變到質變, 需有效調動身體的“主觀能動性”。 仍以快速行走為例,

為了達到消耗熱量的目的, 一般人群的心率提升必須達到每分鐘100次至120次(特殊人群建議接受康復師指導), 才能使身體得到充分鍛煉。

鍛煉身體應儘量選擇跑步、跳繩等有氧運動, 但要根據自身情況酌情制定鍛煉方案。 青壯年人可從事激烈一些的運動, 如足球、籃球、羽毛球等競技性運動。 中老年人可選擇溫和一些的運動, 如快步行走、短距離慢跑、勻速騎自行車運動(避免山路騎行)等。

3.“猛走”注意傷痛信號

走等於健康, 這是個錯誤的概念。 走得多不代表就是鍛煉, 走得快不代表就能健康。 有些人因為走得“過猛”反而受傷。

在行走過程中, 下肢不停地往復運動, 關節承受的“使用”消耗是很明顯的。 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訓練,

盲目追求“步數”, 不僅下肢肌肉會有明顯的疲勞感, 膝關節也可能因此產生炎症反應, 甚至關節積液。

如果在一次較長距離的行走之後, 關節出現腫痛反應, 要及時休息並停止鍛煉2至3天。 如果症狀可以自行緩解, 就說明應該減低鍛煉強度。 如果症狀持續, 則建議諮詢專科醫生, 以免貽誤關節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行走鍛煉要注意“舒適度”。 首先要選擇好場地, 同樣是走路, 山路和柏油馬路是不同的。 剛開始參加鍛煉時, 建議選擇比較舒適的場地, 比如學校操場的跑道(塑膠鋪裝)或者體育公園的綠道(柏油或塑膠鋪裝), 這樣的地面能夠有效緩衝壓力, 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戶外運動能力較強的人, 可以選擇砂石路段或山間小路,

但是攀登的距離不宜過高, 減小登山動作對關節的刺激。

其次, 跟腳有關的運動, 要講究鞋子的選擇。 鞋底過硬的鞋, 會造成足部不適, 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這樣的疾病。 尤其是女性千萬不要穿著高跟鞋長時間走路鍛煉, 以免扭傷腳踝, 傷害局部組織。 行走鍛煉建議選擇柔軟舒適的跑步鞋, 不建議選擇休閒皮鞋, 穿鞋也不應過於寬鬆。 在有特殊疾病的情況下, 應先諮詢醫生再鍛煉。 有些人患有扁平足等基礎疾病, 行走鍛煉建議在專業康復師或醫師的指導下, 選擇合適的功能性鞋墊和運動鞋。 只有對足部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 才能夠在不加重傷害的情況下開展鍛煉。

醫師建議

如何正確行走鍛煉

行走鍛煉不可隨意,

具體怎麼操作呢?一般人慢跑的速度大概在每小時4公里至6公里, 經過訓練的跑步速度能夠輕鬆達到每小時8公里。 也就是說, 如果要行走鍛煉, 快步行走的速度至少要接近每小時4公里, 才能夠調動身體的運動機能。

科學的行走鍛煉, 必須控制好合適的距離和時間。 通常, 在訓練的開始階段, 行走距離控制在2公里至3公里之間, 時間控制在40分鐘至1小時之內, 不要過於勞累。 同時, 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間斷調整。

需要注意, 不可在剛剛起床或休息不夠的情況下走路鍛煉, 這樣可能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 更容易生病。 另外, 注意行走姿勢的維持。 一些人剛開始走時還能挺胸抬頭, 後來由於體力下降就開始彎腰駝背, 長此以往會導致肩頸酸痛, 此舉對有腰椎疾病的人更不利。醫師建議,行走鍛煉時儘量端正身體,讓頸椎、脊椎成一直線,眼睛直視前方。同時,肩膀放鬆,不要刻意保持一種固定的走姿。

此舉對有腰椎疾病的人更不利。醫師建議,行走鍛煉時儘量端正身體,讓頸椎、脊椎成一直線,眼睛直視前方。同時,肩膀放鬆,不要刻意保持一種固定的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