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馬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拼音名】Zuì Mǎ Cǎo
【別名】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勺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春季開花前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生境分佈】生於沙漠地區的河流灘地、湖盆、草灘及鹽演化土壤上。 分佈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功能主治】麻醉, 鎮靜, 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錢(鮮品1~2錢)。 外用:揉爛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注意】本品有毒, 服用宜慎。
【附方】
①治關節痛:醉馬草一錢五分, 北五加皮二錢, 地枸葉三錢。 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馬草一錢五分。 水煎含漱, 漱後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 勿咽下。
③治神經衰弱:鮮醉馬草二錢。 水煎服。
④治皮膚瘙癢:醉馬草適量。 水煎外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