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鎮肝熄風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鎮肝熄風湯

【出 處】清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方劑篇 醫學衷中參西錄

【分 類】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組 成】懷一兩[30g], 生(軋細)一兩[30g], (搗碎)兩錢 [6g], 生(搗碎)五錢[15g], 生(搗碎)五錢[15g], 生(搗碎)五錢[15g], 生杭芍、、各五錢[各15g], 生、各二錢 [各6g], 一錢半[4.5g]。

【方 訣】鎮肝熄風芍天冬, 玄參牡蠣赭茵供, 麥龜膝草龍川楝, 肝風內動有奇功。

【功 用】鎮肝熄風, 滋陰潛陽。

【主 治】類中風。 頭目眩暈, 目脹耳鳴, 腦部熱痛, 心中煩熱, 面色如醉, 或時常噫氣, 或肢體漸覺不利, 口角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僕, 昏不知人, 移時始醒;或醒後不能復原,

脈弦長有力者。

【用 法】水煎服。

【禁 忌】因血虛、氣虛、腎虛、痰濕所致的眩暈及腎陰陽俱虛的高血壓不宜用。

【方 論】

風名內中, 言風自內生, 非風自外來也。 《內經》謂“諸風掉眩, 皆屬於肝”。 蓋肝為木髒, 於 卦為巽, 巽原主風。 且中寄相火, 征之事實, 木火熾盛, 亦自有風。 此因肝木失和, 風自肝起。 又加以肺氣不降, 腎氣不攝, 沖氣、胃氣又複上逆。 於斯, 腑髒之氣化皆上升太過, 而血之上注於腦者, 亦因之太過, 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經。 其甚者, 致令神經失其所司, 至昏厥不省人事。 西醫名為腦充血證, 誠由剖解實驗而得也。 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 此為治標之主藥。 而複深究病之本源, 用龍骨、牡蠣、龜板、芍藥以鎮肝熄風。 赭石以降胃、降沖。 玄參、天冬以清肺氣,

肺中清肅之氣下行, 自能鎮制肝木。 至其脈之兩尺虛者, 當系腎臟真陰虛損, 不能與真陽相維繫。 其真陽脫而上奔, 並挾氣血以上沖腦部, 故又加熟地、萸肉以補腎斂腎。 從前所擬之方, 原止此數味。 後因用此方效者固多, 間有初次將藥服下, 轉覺氣血上攻而病加劇者, 於斯加生麥芽、茵陳、川楝子即無斯弊。 蓋肝為將軍之官, 其性剛果。 若但用藥強制, 或轉激發其反動之力。 茵陳為青蒿之嫩者, 得初春少陽生髮之氣, 與肝木同氣相求, 瀉肝熱兼舒肝鬱, 實能將順肝木之性。 麥芽為谷之萌芽, 生用之亦善將順肝木之性使不抑鬱。 川楝子善引肝氣下達, 又能折其反動之力。 方中此三味, 而後用此方者, 自無他虞也。 心中熱甚者,
當有外感, 伏氣化熱, 故加石膏。 有痰者, 恐痰阻氣化之升降, 故加膽星也。

【方 解】

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