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媽媽不能使用哪些藥物
哺乳期的媽媽不能使用哪些藥物?因為藥物會通過母乳影響寶寶的健康, 所以一下20種情況下, 媽媽不宜餵養寶寶。
1、中藥炒麥芽、花椒、芒硝等, 西藥左旋多巴、麥角新堿、雌激素、維生素B6、阿托品類和利尿藥物, 這些藥能使母親退乳。 故母親在哺乳期中不可輕易服用。
2、青黴素族抗生素。 包括青黴素、新青黴素Ⅱ、新青黴素Ⅲ, 氨基苄青黴素等各種青黴素。 這類藥很少進入乳汁, 但在個別情況下可引起乳兒過敏反應, 應予以注意。
3、磺胺類藥物, 如複方新諾明、磺胺異噁唑、磺胺密啶、磺胺甲基異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雙嘧啶片、制菌磺、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
4、異煙肼(雷米封)。 對乳兒尚無肯定的不良作用, 但由於抗結核需長期使用, 為避免對乳兒產生不良影響, 最好改用其它藥物或停止哺乳。
5、滅滴滅。 為廣譜抗力藥, 對乳兒的損害尚未肯定, 應慎用。
6、氯黴素。 乳兒, 特別是新生兒, 肝臟解毒功能沿未健全,
7、四環素和強力黴素。 這兩種藥都是脂溶性藥, 易進入乳汁。 特別四環素可使乳兒牙齒受損、琺瑯質發育不全, 引起永久性的牙齒發黃, 並使乳幼兒出現黃疸, 所以也應禁用。
8、氨基比林及含氨基比林的藥物。 如去痛片、撒烈痛片、安痛定等, 能很快進入乳汁, 應忌用。
9、硫酸阿托品、硫酸慶大黴素、硫酸鏈黴素等藥物在乳汁中濃度比較高, 可使嬰兒聽力降低, 應忌用。
10、抗甲狀腺甲藥物甲基硫氧嘧啶, 可以由母及子而抑制乳兒的甲狀腺功能, 口服硫脲嘧啶, 可導致乳兒甲狀腺腫和顆粒性白細胞缺乏症。
11、抗病毒藥金剛烷胺, 常有醫生將它開給病人抗感冒。 哺乳母親服此藥後, 可致乳兒嘔吐、皮疹和尿瀦留, 禁用。
12、哺乳母親患了癌瘤, 應停止哺乳, 否則抗癌藥隨乳汗進入乳兒體內會引起骨髓受抑制, 出現顆粒性白血球減少。
13、需用抗凝血藥時, 不能用肝素, 以免引起新生兒凝血機制障礙, 發生出血。 以用雙香豆素乙酯為宜。
14、皮質激素類、黃體激素類、新生黴素和呋喃呾啶應禁用, 否則使乳兒發生黃疸或加重黃疸、溶血等。
15、哺乳婦女應禁止過量飲酒和吸煙、大量飲水、喝啤酒, 禁用利尿劑(如雙氫氯噻嗪、速尿等)和作用猛烈的瀉藥。
16、水楊酸類藥物在產前服用, 可使產婦的產程延長, 產後出血增多, 新生兒也發生出血。 若在哺乳期服用,
17、溴化物是通過血漿進入乳汁, 哺乳期服用此藥, 嬰兒可出現嗜睡狀態, 有的嬰兒還出現皮疹。
18、鎮靜藥中如苯巴比妥、阿米妥等通過血漿乳汁屏障後, 在嬰兒肝臟有腦內濃度較高, 長期用藥時一旦停藥則嬰兒可出現停藥反應, 表現不安定、睡眠時有驚擾、過多啼哭及抖動等。 安定也可通過乳汁, 使嬰兒嗜睡、吸水力下降, 因嬰兒排泄藥物較慢, 此種藥物作用可持續一周之久。 故哺乳期婦女不可服用鎮靜藥。
19、緩瀉藥應忌用。 迄今還沒發現服藥後既不被吸收又能改變大便性狀的理想藥物, 象較常用的鼠美季皮等緩瀉藥必可轉移到乳汁使嬰兒腹瀉。
20、口服避孕藥可有1。 1%的藥量移向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