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白領減壓甩掉週三綜合症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我們都憂鬱地糾纏於星期一綜合症的困擾, 每當上班族到了這一天的時候, 總是格外的沒有精神和精力, 對工作的厭倦度到達了頂峰。 不過, 從近期的調查來看, 似乎它又有了轉移的趨勢, 因為每當到了星期三的時候, 上班族的情緒也是非常低落, 大有超越星期一的趨勢。 我們來看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工作心理問題。

在電影中經常有這樣的場景:幾個職場白領每逢星期一就煩悶, 需要到咖啡館喝咖啡提神, 而侍者總是這樣打招呼:“又犯星期一綜合征了?”對多數人來說, “週一綜合征”已經不陌生。

然而, 最新研究發現, 星期三才是一周中真正的情緒低落日。

新發的週三綜合症

不少上班族發現, 每逢星期三, 都需要經過一番掙扎才肯去上班。 其實, 這種反應很正常。

美國一所大學在過去4年中, 對240萬個網路博客及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使用的微博客“推特”(Twitter)的公共網頁留言進行了深入統計研究。

他們最後發現:星期天人們的心情最為舒暢, “博主”們常在這一天書寫他們愉快的星期六夜晚。 但是到週三, 人們常會感到工作壓力增大, 情緒最為低落。

專家說, 其實人們很早前就已經注意到了週三職場人士情緒低落、壓力感增大的問題, 所以部分心理專家稱之為“週三綜合征”。

資訊焦慮是症狀根源

專家接診的一名患者曾一度懷疑自己得了焦慮症和工作恐懼症。

這位患者說, 每到週三早上上班, 就很緊張, 莫名其妙心跳加快, 總擔心這周的工作完不成, 討厭工作, 感覺壓力很大、很痛苦。

另一家醫院的研究也發現, 週一和週三醫生接診量多於往常, 預約量也高出10%。 其中, 在週一, 心臟病的發病率比平時高20%到30%。 但週三就診人數比其他日子多, 尚不清楚其中原因, 醫生只是說:“這看起來與焦慮和沮喪有關。 ”

相關課題調查顯示, 週三接受的資訊變多, 極易造成資訊焦慮, 進入人們視線和大腦中的資訊越多, 心理受到的衝擊和負累也越多, 致使人感到疲憊和焦慮。 “週三處在一周工作日的正中間, 上一個週末的快樂已經遠去, 而下一個週末還沒有到來,

此時人們的情緒會降至一周的最低點。 ”專家認為, 令人高度緊張的是被他人指使的感覺, “長期有這種感覺會讓人生病, 沒有什麼比能自由支配時間更幸福了。 ”

週三最適合開會

不過, 研究也發現, 星期三人的思維最具創造性。 而且, 在處理了兩天內部事務之後, 在星期三, 人們或許更希望和外界做一種交流以達到平衡。 有鑑於此, 心理學家建議這一天可安排會議。

專家說, 有個有趣的研究發現, 一周的前半部分, 人的精力旺盛, 態度和行為比較激進;一周的後半部分, 人的精力逐漸下降, 卻也更易通融。 這個研究給人們帶來一點實際的指引, “比如, 星期四去找老闆商談加薪吧, 那時候他還好說話。 不過別忘了,

你的老闆或許也發現了此規律, 正磨刀霍霍, 準備星期五裁人呢。 ”

黑色星期三咋讓壓力“來電轉接”

專家給出了化解壓力的四個招數:

1 抽出一點點時間滿足自己的愛好。 如一頓美餐、花鳥蟲魚、棋牌娛樂等, 會讓你更易找回對工作的熱情。

2 寫下讓你感到驕傲的努力。 這裡指你已經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做的事, 不論成敗。

3 給自己做個榮譽牆。 把所有能夠展現自我價值的“獎狀”都貼在上面:比如獲得的獎品、工作得意之作、被老闆稱讚的一封Email、生日時同事送你的幹花等等。 經過時看一眼, 你就能吸收它帶給你的正面能量。

4 專注於如何解決問題。 在電話或電腦旁貼一個禁止標誌, 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負面的思考中。

緩解壓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放鬆。

中國老話說“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 西方諺語講“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 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一個人只要有兩三種確實可以使自己身心得到放鬆的愛好, 一般工作帶來的緊張也就沒那麼可怕了。  可悲的是, 我們的學校從小只教如何努力, 不教如何放鬆和休閒。 如殘忍的“頭懸樑, 錐刺股”……, 這樣訓練出來的人, 不會照顧自己與生俱來的興趣和愛好, 連基本的生理需要都極力壓抑、甚至破壞, 怎麼能不弄出毛病?

學會休息特別重要。 積極的休息不是簡單地躺著睡大覺, 也不是為放鬆精神而繼續透支體力, 而是在活動中使身心都得到放鬆。

除了積極休息, 得到放鬆, 在工作中還要學會如何“不反應”,

即不讓壓力壓到自己身上。 說的俗一點兒就是“不管閑”。 記得一本講前清官場的書裡說過, 人大致分兩種:一種人善做事, 辦事認真, 但相對不善於應付變化或模棱兩可的情況;另一種人善於聯絡人, 專門擅長隨機而變。 前者往往是很好的技術人員, 但提拔為領導, 要協調組織不同人和事時, 原來的勁兒就使不出來了, 弄不好還越使勁兒越壞事, 費力不討好。 後者是團隊裡較好的潤滑劑, 但是要是沒有了主心骨兒和原則紀律, 好的成了混事的油條, 壞的就成了害群之馬。 所以, 要緩解壓力, 就要學會依據自己的個性揚長避短。 善調和者別選攻堅, 拙於人際協調的, 不要被表面的職位升遷迷了眼。 同樣的任務, 挑能發揮自己長處的道兒走;對本來不擅長的, 可以“不反應”。一個良好的團隊的相互支持這時就體現出來了,互補的作用可以讓1+1>2。即便沒有良好的團隊支持,該不反應時也只能不反應。發現自己的局限性,接納自己的局限性,總比一味強求來得好。

可以“不反應”。一個良好的團隊的相互支持這時就體現出來了,互補的作用可以讓1+1>2。即便沒有良好的團隊支持,該不反應時也只能不反應。發現自己的局限性,接納自己的局限性,總比一味強求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