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從臉色透露出的肝臟秘密

肝硬化是一種較常見的慢性肝病, 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 引起肝臟彌漫性損害。 臨床上肝硬化早期由於肝臟功能代償較強, 可無明顯症狀;後期則有多系統受累, 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 常出現很嚴重的併發症, 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癌變等, 其中以肝性腦病死亡率最高。

臉薄, 黝黑的臉

1/3患者的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 他們的面部, 周圍皮膚病前晦暗黝黑的臉瘦, 枯萎, 面頰有小血管擴張, 乾燥的嘴唇, 這是“肝”。 這是由於肝功能障礙, 導致黑色素產量增加。

黃疸, 黃色的眼周肌膚

鞏膜(眼白)或患者的皮黃色, 稱為黃疸。 一半以上的肝硬化患者可出現症狀, 通常在較小的程度。 由於肝膽汁無法正常排出, 由於增加膽紅素在血液中。 如果黃疸突然增加或出現, 顯示肝細胞損傷, 應注意。

肝硬化病人面色晦暗是由於肝功能下降, 肝臟將膽固醇轉化為膽固醇脂的能力減弱, 以致體內膽固醇脂含量減少。 而後者又是製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主要 原料。 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不足和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均可使腦垂體功能紊亂, 使垂體分泌增多, 引起皮膚黏膜色素增加, 膚色加深。

另外, 由於肝硬化病人的肝臟損害, 肝臟對雌激素的滅活功能下降, 血液中雌激素增多。 雌激素可降低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使酪氨酸轉變為黑色素的量增多, 從而使皮膚顏色加深。

肝硬化病人病情好轉及肝功能改善時, 這種“肝病面容”會逐漸減輕。 由於肝病面容是肝硬化病人的一種特有體征, 可作為醫生診斷時的參考, 故病人就診前不宜化妝, 以免掩蓋了病情。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應注意些什麼?

肝硬化, 因病機所致, 在飲食講究上相對較多, 可以說有所注意可減少肝臟的損害及併發症的出現, 避免病情的進一步加重, 肝硬化飲食不當可能導致病情的進一步加重, 因此在飲食上有所禁忌和講究, 對疾病的預防是很有益的, 哪麼, 肝硬化患者飲食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肝硬化飲食應針對病請有所選擇:

1.清淡。 軟而易消化:在飲食上辛辣食物、生硬食物和含植物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也應慎用,

因為有刺激或渣滓過多的食物可引起曲張的食管靜脈破裂、出血。

2.低蛋白飲食:優質蛋白對肝臟的修復是有益的, 但晚期肝硬化並有肝昏迷傾向時, 應改為低蛋白飲食。 因為蛋白質是一種含氨的物質, 在體內代謝過程中可產生氨, 而氨對人體是有毒的。 當肝功能嚴重受損時, 肝臟的脫氨作用減退, 血氨增多會誘發肝昏迷的產生。

3.低鹽飲食:伴有腹水或浮腫的患者, 要給予少鹽或無鹽飲食。 因為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 鈉可使水在體內儲留。 一般在限鹽的同時還需適當限制飲水量, 以免加重腹水症狀。

二、肝硬化飲食應多樣化、營養均衡化:

肝硬化在飲食上,

不能擔心是否適宜吃, 而過於單一, 造成營養的失衡, 應在飲食選擇上, 多樣化, 對機體全面吸收營養是很有益的, 同時飲食還應把握好量, 不能對機體有益就大補特補, 反而加重肝臟的負擔, 起到適得其反功效。

綜合自:

皮膚黝黑當心肝硬化。 家庭醫生線上

肝硬化可從面色判斷出來。 家庭醫生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