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慢性便秘的診斷與外科治療

慢性便秘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與糞便排空障礙有關的一組症狀。 慢性便秘雖不能直接導致死亡, 但是它對人體的危害卻不能輕視。 日本的調查顯示, 40%~50%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青壯年時期患有慢性便秘。 美國每年頻發便秘的患者約占總人口的2%, 在住院的死亡患者中與便秘有關的患者每年約有90 000人左右。 另外, 慢性便秘除了使患者排便困難, 有直腸肛門脹感、下墜感、便不盡感等症狀外, 還常伴有失眠、煩躁、多夢、抑鬱、易怒、強迫觀念及行為等心理障礙。 對於女性慢性便秘的患者, 乳腺疾病的發病率高於無排便障礙者。

對於老年人和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便秘是導致猝死的重要誘因之一。 慢性便秘導致的“糞性結腸穿孔”, 發病率雖不高, 死亡率卻高達75%。

近年來人們對結腸、直腸、盆底解剖、生理及便秘的診治的研究從實驗室應用到臨床, 如結腸傳輸功能試驗、排糞造影、肛腸壓力測定、盆底肌電圖、水囊逼出試驗等, 在明確導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因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 特別是為直腸排空障礙(功能性出口處梗阻)導致的慢性便秘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目前認為, 對經過嚴格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療效不佳的患者, 有明確的導致慢性便秘症狀的疾病證據者, 可以採用外科治療。

結腸、直腸、盆底功能性檢查是外科治療的重要依據

結腸、直腸、盆底功能性檢查可為外科治療提供依據, 是採用手術治療前的必要的檢查。

【結腸傳輸功能試驗】 該項檢查簡單易行, 其原理是:口服一定數量的不透X線的標誌物, 通過對不同時間內標誌物在結腸內的分佈、排出數量進行量化分析, 評價結腸有無傳輸功能障礙及其發生傳輸功能障礙的部位。 常用的方法有:⑴一次口服標誌物多次攝片法;⑵多次定時口服不同形狀的不透X線標誌物一次攝片法。 正常值為:72小時排出標誌物總數> 80%。

該項檢查常受環境、生活習慣改變、精神及內分泌等因素影響, 可以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的結果。 所以患者在接受檢查前3天禁用影響胃腸功能的藥物,

包括促胃腸動力藥、瀉劑和止瀉劑。 在檢查期間務必使患者保持平時的生活、工作及飲食習慣。 擬進行外科治療的患者, 必須進行2次, 甚至3次的檢查, 以明確結腸傳輸功能障礙的有無或傳輸功能障礙的部位, 有傳輸功能障礙者2次檢查的結果是否相同, 是全結腸傳輸功能障礙還是部分結腸傳輸功能障礙, 為外科治療術式的選擇提供可靠的依據。

【排糞造影 】 排糞造影亦稱動態性或排空性直腸造影, 是一種模擬排糞過程研究直腸、盆底有關排糞動靜態變化影像學的造影方法, 對診斷直腸排空障礙型慢性便秘有重要的價值, 如直腸前膨出、直腸內套疊、直腸黏膜內脫垂、盆底疝、盆底痙攣、恥骨直腸肌肥厚等均可做出診斷。

該項檢查與肛腸壓力測定、盆底肌電圖檢查結果綜合分析, 有助於正確評價導致直腸排空障礙型慢性便秘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