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健康人群莫盲目吃藥防病 “防病藥”誤區多

不少家長定期給孩子吃中成藥防感冒、調胃口;也有不少人打幾個噴嚏就吃藥提前“預防”

有原發性疾病或已明確潛在致病因素、可能發作又尚未發病的人群才需要適當提前用藥

醫學指導/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主任陳吉生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

文/翁淑賢 通訊員莊文斌、方甯、張秋霞

“幼稚園喂藥”上周成了“熱詞”。 醫學界專家認為, 人們從“良知”缺失與“趨利”角度去評論和譴責的同時, 也應關注民眾醫學素養匱乏的問題, 反思盲目“預防性”用藥的現象。

“預防性吃藥”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有家長定期給孩子吃中成藥防感冒、調胃口;一些人有點風吹草動, 或只是打幾個噴嚏就忙不迭地找藥吃以提前“預防”。 甚至在臨床上, 近些年醫療界大規模反思的抗生素的濫用問題, 其中也有不規範的預防性用藥。

“預防性用藥”的要義到底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才需要“預防性用藥”?對於健康人群, 流感來了有沒有必要“預防性用藥”?就此採訪了藥學專家——

現象:“吃藥防病”案例並不鮮見

近期, 多地查出有個別幼稚園給孩子集體喂藥防病事件——陝西西安、吉林省吉林市個別幼稚園曝出園方私自給孩子服用“病毒靈”, 又有報導披露深圳有幼稚園給孩子服用板藍根, 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為何未經家長同意給孩子集體喂藥?涉事幼稚園有關負責人的理由是為了“防病”!

其實, 涉事者這種盲目“吃藥防病”的觀念和做法, 在普通人當中並不少見。 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在評論個別幼稚園查出“喂藥事件”時假設了一個這樣的前提:“春秋季節為了防止孩子感冒, 我們準備給孩子服用‘病毒靈’, 同意嗎?”他稱, 根據他目前所掌握的家長育兒心態, “至少有一半是同意的”, 就像之前發生的“醫生不給打吊針就打醫生”的愚昧事件一樣, 還是有不少人盲目相信用藥防病, 迷信吃“預防藥”。

觀察:抗病毒感冒藥當“防病藥”

你或家人有沒有吃過“預防藥”?隨機訪問15人, 半數受訪者承認自己有給孩子吃過藥以預防疾病。 其中, 注重保健的老人和母親“吃藥防病”的觀念較“強”,

年輕人、男性和經常看醫學科普的多不認同這種觀念。 有家長會定期給孩子吃中成藥防感冒、調胃口;有的人一有點風吹草動也會自己找藥吃以提前“預防”。

“家裡藥箱有一部分藥本來就是用來防病的呀!”65歲的關姨說, 她孫子有時咳嗽或是胃口差, 她會讓兒子媳婦給他吃點保嬰丹、猴棗散, 或是隔三岔五喝點小兒七星茶。 關姨自己則承認自己平時會不定期吃點清熱解毒的藥物“調理一下”;遇到流感季, 也會吃點抗病毒藥物“預防一下”。 而夏天進出空調環境, 有時連打幾個噴嚏, 她會吃點感冒藥來“預防”。

“未病先防, 不用跑醫院, 省去很多麻煩。 ”關姨坦言, 以前防感冒喉嚨痛, 會吃點頭孢之類的抗生素,

近年來聽說這種藥傷身便吃得少了, 現在基本都用複方感冒藥或中成藥。 “有多大用說不清, 但沒什麼副作用吧?”

關姨的日常“預防藥”配備有一定代表性。 發現, 感冒藥、抗生素、抗病毒、維生素C是不少人常備的“預防藥”。

看真D

所謂“防病藥”其實誤區多

不少人常服用板藍根來“降火”、防感冒, 一些家長則把保嬰丹、猴棗散、六神丸當作“防病藥”常用來幫孩子“調理”。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對相關誤區一一提醒如下:

板藍根防感冒沒根據

板藍根是寒性中藥,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如果沒有感冒或不是感冒初期就用,真是預防過度。 板藍根喝多了會影響食欲、壞胃口, 即中醫所說的“苦寒敗胃”。

保嬰丹猴棗散並非開胃藥

不少家長常備保嬰丹、猴棗散給孩子“調理”防病, 以為吃了孩子胃口好、身體好, 自然少生病。 而據丘振文介紹, 這兩味藥都是苦寒的中成藥, 配方中都有麝香、牛黃、全蠍、猴棗等性味寒涼的藥物。 在治療上, 發高燒和風熱感冒的患兒可適當用點保嬰丹, 支氣管炎、肺炎及哮喘等有內熱實證的患兒可適當用猴棗散。 但這兩種藥都沒有開胃健脾的作用, 若當成“開胃藥”給孩子調理, 長期服用極易傷脾胃, 甚至造成體虛。

六神丸不能防痱子

丘振文指出, 六神丸的功效主要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有些家長給孩子吃六神丸, 說是可以防痱子和扁桃體炎。 他提醒說, 六神丸中含有冰片蟾酥等有小毒的中藥,

亂用可能中毒。 至於防痱子, 還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能證明其有這個功效。

專家說法

預防性吃藥有特定條件

“給孩子集體吃病毒靈或喝板藍根防感冒, 這是亂來, 根本不是什麼‘預防性用藥’!”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主任陳吉生教授解釋說, 臨床上, 針對一些本來已有原發性疾病, 或是已明確潛在致病因素、可能發作又尚未發病的情況下, 為防止或減輕該種疾病的發生, 醫生才會考慮指導病人提前適當使用有針對性的藥, 以抑制、延緩或是減輕甚至避免發病。 比如, 對一些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為防止腦血栓等病, 可每天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 因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有助於防止血栓等血管阻塞性疾病或延緩病情的發展;又如, 對於一些患有運動性哮喘的病人,如果需要做特定強度的運動,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提前預防性用藥;而對曾經發生心絞痛的患者,在其進行運動量較大的活動之前5~10分鐘預防性使用硝酸甘油片,可避免誘發心絞痛等,都是針對特定人群在特定條件下預防性用藥才有積極意義。

“但是藥三分毒,預防性用藥往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陳吉生說,比如長服阿司匹林也可導致胃腸黏膜受損,嚴重的甚至出現潰瘍、消化道出血等。而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抗凝防血栓其實並不能根本消除病因,需長期服用才有效。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密切觀察,有胃腸道潰瘍者更要慎重用藥。

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更防病

“這些年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越來越注重保健,但若通過吃藥來防病健身,就走偏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提醒說,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同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若使用不合理,難以預計其帶來的不良反應。

“藥是用來治病的,有病才吃藥,健康人群根本不需要通過吃藥來防病。”陳吉生指出,目前除了規範使用一些有針對性的疫苗,實際上並不存在可以起到確切防病保健作用的預防性藥物。他認為,要達到防病目的,關鍵是要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中醫也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一說,所謂的“正氣”,相當於人體的抗病能力,而“邪氣”則相當於致病因素,機體抗病能力強了,人就不容易發病。

如何提高抗病能力?專家建議應該從日常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入手。比如季節交替、冷暖不定之時,注意防寒保暖,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另外,生活工作的環境要保持清潔,室內定期通風,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手等等。“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比起吃藥安全有效多了。”陳吉生強調。

特別提醒

盲目吃藥,不防病更傷身

“即使是在流感高峰期,我認為普通人也沒必要預防性服藥。”針對一些人好用維生素C甚至是抗生素、抗病毒口服液等藥物來防感冒的做法,陳吉生認為不可取。其實長期吃維生素C防感冒已經被證明基本無效。而將抗生素當“消炎藥”濫用的後果則催生了耐藥性。此外,藥物進入人體後,需經腎臟等器官代謝,如果沒有適應證亂吃藥,加重了臟器的代謝負擔,長期吃甚至可能損害到肝、腎等器官。

在不少人推崇的“預防藥”中,中成藥是主要品種,被認為“沒什麼副作用”。

“其實這是誤解。”丘振文指出,很多人誤以為中藥都是“藥食同源”,所以覺得“沒副作用、安全”。實際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中藥幾百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才80多種,只占其中小部分。大多數中藥有偏性,即所謂的“毒性”,用對症了是治病,不對症肯定傷身。特別是對於身體仍處在生長發育期、各臟器及免疫系統未完善未成熟的孩子,這種傷害可能更甚。 對於一些患有運動性哮喘的病人,如果需要做特定強度的運動,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提前預防性用藥;而對曾經發生心絞痛的患者,在其進行運動量較大的活動之前5~10分鐘預防性使用硝酸甘油片,可避免誘發心絞痛等,都是針對特定人群在特定條件下預防性用藥才有積極意義。

“但是藥三分毒,預防性用藥往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陳吉生說,比如長服阿司匹林也可導致胃腸黏膜受損,嚴重的甚至出現潰瘍、消化道出血等。而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抗凝防血栓其實並不能根本消除病因,需長期服用才有效。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密切觀察,有胃腸道潰瘍者更要慎重用藥。

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更防病

“這些年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越來越注重保健,但若通過吃藥來防病健身,就走偏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提醒說,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同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若使用不合理,難以預計其帶來的不良反應。

“藥是用來治病的,有病才吃藥,健康人群根本不需要通過吃藥來防病。”陳吉生指出,目前除了規範使用一些有針對性的疫苗,實際上並不存在可以起到確切防病保健作用的預防性藥物。他認為,要達到防病目的,關鍵是要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中醫也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一說,所謂的“正氣”,相當於人體的抗病能力,而“邪氣”則相當於致病因素,機體抗病能力強了,人就不容易發病。

如何提高抗病能力?專家建議應該從日常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入手。比如季節交替、冷暖不定之時,注意防寒保暖,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另外,生活工作的環境要保持清潔,室內定期通風,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手等等。“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比起吃藥安全有效多了。”陳吉生強調。

特別提醒

盲目吃藥,不防病更傷身

“即使是在流感高峰期,我認為普通人也沒必要預防性服藥。”針對一些人好用維生素C甚至是抗生素、抗病毒口服液等藥物來防感冒的做法,陳吉生認為不可取。其實長期吃維生素C防感冒已經被證明基本無效。而將抗生素當“消炎藥”濫用的後果則催生了耐藥性。此外,藥物進入人體後,需經腎臟等器官代謝,如果沒有適應證亂吃藥,加重了臟器的代謝負擔,長期吃甚至可能損害到肝、腎等器官。

在不少人推崇的“預防藥”中,中成藥是主要品種,被認為“沒什麼副作用”。

“其實這是誤解。”丘振文指出,很多人誤以為中藥都是“藥食同源”,所以覺得“沒副作用、安全”。實際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中藥幾百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才80多種,只占其中小部分。大多數中藥有偏性,即所謂的“毒性”,用對症了是治病,不對症肯定傷身。特別是對於身體仍處在生長發育期、各臟器及免疫系統未完善未成熟的孩子,這種傷害可能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