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關於“春捂”的這些事 你必須知道
3月5日是驚蟄節氣, 很多地方氣候已經回暖, 但是早晚和中午的溫差還是很大。 春寒料峭之時如果貿然減衣, 身體一時無法適應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
春捂講究“上薄下厚”
醫師說, 人體下身血液迴圈相對上身來說較差, 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襲, 所以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 捂腿、捂腳、時時顧護人體的陽氣。 腳部位於肢體最末端, 是身體上對外界溫度最敏感的部位之一, 所謂的“寒從腳上起”就是這樣道理。 腳部受涼後不但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 讓人更容易被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襲外, 還容易引起腹瀉, 並影響到腦部的供血量。 中醫認為, 腳是人體上穴位非常集中的部分, 有些人經常出現偏頭痛、小腹疼痛卻總也找不出原因,
醫師說道, 這是不符合初春養生原則的。 褲子最好是由厚變薄逐漸減, 毛褲、絨褲減成秋褲, 厚的秋褲減成薄秋褲或連褲襪, 再減成單褲。 這道理和捂腳是一樣的, 目的是防止寒邪侵入人體。 春捂是不需要捂頭的。 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 人的陽氣也會隨著自然規律而生髮, 陽氣是向上的, 所以如果還捂著厚厚的帽子, 就會影響到陽氣生髮。 只是摘帽子也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逐漸適應外界的氣候。 如果您現在還戴著厚厚的帽子,
其他要捂住的部位
初春除了要注意腿部和腳部的保暖外, 身體還有其他一些部位也需要注意適當保暖。
手腕:在手腕腕橫紋附近有神門穴,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
腰部:人體陽氣的根在腎,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 而腰為腎之府, 腎陽虛人就會怕冷、尿頻、腰膝酸軟、精神不振、容易困倦疲乏, 所以不要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早春裡露著腰, 以免著涼。
肚臍:肚臍上有神闕穴, 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 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 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春捂要捂到什麼時候?厲秀雲告訴大家, 一般來說, 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也就是說, 氣溫超過15℃時, 即使是老人、孩子也該脫掉厚厚的衣服了, 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