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治療

五十年代初期隨著第一代抗抑鬱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的誕生, 之後陸續出現了第二代抗抑鬱藥三環類抗抑鬱劑如丙咪嗪、阿密替林、多慮平等, 尤其在八十年代以後開發的選擇性5羥色胺回攝取抑制劑(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以其安全、有效、副反應輕受到醫生和病人的青睞。 抑鬱症的治療有多種方式, 以藥物治療為主。

三環類抗抑鬱劑(TCA)如丙咪嗪、阿密替林、多慮平等, 對抑鬱症有肯定的療效, 總有效率約為70%左右, 但起效時間較慢, 一般1—2周開始起效, 2—3周達最佳療效, 若治療4—6周無效, 則可判定此藥對該患者無效,

考慮換用其它抗抑鬱藥治療。 此類藥副反應較廣泛如口幹、便秘、視線模糊、排尿困難、心動過速、無力、頭暈、心臟傳導阻滯等, 而且副反應先於療效出現。 因此在治療開始前要反復告誡病人, 一定要堅持服藥, 一段時間後才能發揮療效, 否則大多數病人服用2—3天后因感覺不到療效, 同時副反應明顯而停藥, 使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如苯乙肼, 總體療效與TCA相似或略低, 對非典型抑鬱症(伴有嗜睡、激越、焦慮、阻滯症狀不明顯等), 療效較佳, 對TCA類無效的病人亦可能有效。 該藥副反應較廣泛, 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體位性低血壓、多汗、腱反射亢進、震顫、無力、皮疹等。 該類藥與多種藥物、食物有相互作用, 不能與擬腎上腺素能類藥物如腎上腺素、間羥胺等、TCA類聯用,
服藥期間也不能食用含酪胺的食品如奶油、乾酪、啤酒等, 否則易導致高血壓危象。 第三代抗抑鬱藥選擇性5羥色胺回攝取抑制劑(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氟伏沙明等, 療效與TCA相當, 具有肯定的抗抑鬱作用, 且副反應較輕, 僅表現為輕度的胃腸反應, 病人大都可耐受。 目前被認為是安全、有效、副反應輕的抗抑鬱劑, 已逐步代替三環類抗抑鬱劑成為臨床治療抑鬱症的首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