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眼子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Yǎn Zǐ Cài

【英文名】Herb of Distinct Pondweed

【別名】牙齒草、牙拾草、水案板、金梳子草、水板凳、紮木板、彈木葉、 案板芽、水黃連、檀木葉、滑油丹

【來源】

藥材基源: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及雞冠眼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otamogeton distinctus Benn.[P.franchitii A. Benn. Et Baag.]2.Potamogeton cristatus Regel.et Maack

採收和儲藏:3-4月採收, 洗淨,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1.眼子菜, 多年生草本。 根莖發達, 白色, 多分枝, 常在頂端形成休眠芽體;莖長約50cm, 常不分枝。 浮水葉互生, 花序下的對生;葉柄長5-20cm, 寬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 長5-10cm, 寬2-4cm, 葉脈多條, 先端連接;沉水葉互生;葉柄比浮水葉的短, 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 早落;托葉薄膜質, 長2-7cm, 先端尖銳, 成鞘狀抱莖;穗狀花序生於浮水葉的葉腋;花序梗長4-7cm, 比莖粗;穗長3-10cm, 密生黃綠色小花。 小堅果寬倒卵形, 長3-3.5mm, 腹面近於直, 背部有3脊, 側面兩2條較鈍, 基部通常有2突起。 花期5-8月。

2.雞冠眼子菜, 多年生草本, 有細長的根莖。 莖絲狀, 圓形或近圓形。 葉兩型, 沉沒水中的條形,

長達6cm, 先端極尖;浮在水面的橢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 長1.5-3cm, 寬4-10mm, 先端鈍或急尖, 全緣, 脈7條;葉柄短於葉片;托地膜質, 與葉基部離生。 花序穗狀, 梗長約1cm, 穗長0.5-1cm, 長橢圓形或頭狀。 小堅果斜寬倒卵形, 有短柄, 柄長約1mm, 背部有雞冠狀突起;花柱細, 喙狀, 長約1.5mm。 花期5-6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水田或水塘中。

2.生於靜水池沼中。

資源分佈:1.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2.分佈于東北及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藥理作用】水案板是一種有效驅蛔藥, 曾用小鼠灌胃測定其半數致死量, 服藥量達12.5g/kg/日(相當於目前最大量15倍)皆未見死亡, 故其毒性很低。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膽;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止血;驅蛔。 主濕熱痢疾;黃疸;熱淋;帶下;鼻衄;痔瘡出血;蛔蟲病;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鮮者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

【附方】①治赤白痢疾日久者:眼子菜、山查各等分, 砂糖二錢同煎服。 (《滇南本草》)②治黃疸病: 眼子菜一兩(生), 煎水內服。 ③治熱淋: 眼子菜二兩(生), 煎水去渣, 煎甜酒服。 ④治腸風下血(內痔出血): 眼子菜一兩, 紅椿根皮五錢, 槐角五錢。 裝入豬直腸中燉吃。 ⑤治常流鼻血: 眼子菜一兩, 綠殼鴨蛋二個。 以眼子菜加水煮汁, 汁煮蛋花, 一次服用。 ⑥治火眼: 新鮮眼子菜葉數張, 貼於眼皮上, 幹後即換。 (②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⑦治瘡癤: 眼子菜鮮葉適量, 搗爛外敷。 (《陝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止亦白痢, 大腸下血, 婦人紅崩, 漏下惡血。

2.《分類草藥性》:治火眼, 女子白帶, 經水不調,

並治膨脹, 癢子。

3.《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 止血, 治痔瘡出血。

4.《四川中藥志》:消氣膨脹, 療黃疸, 瘰鬁, 痔瘡, 並治小兒螬氣腹痛。

5.《陝西中草藥》:清熱明目, 滲濕利水, 通淋鎮痛。 治急性結膜炎, 牙痛, 黃疸, 瘡癤癰腫。

6. 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治蛔蟲病。

【臨床應用】用於驅蛔。 取水案板全草曬乾研粉, 6-8歲小兒取15g加開水調成糊狀頓服;或以15g藥粉加水150ml, 煮沸半小時, 連渣頓服。 兩法共治39例, 排蟲率為48.3%。 藥量減少則療效下降, 即使增加治療天數, 療效亦無明顯提高。 用藥期間, 部分小兒訴輕度腹痛, 但多數於數小時後自行消失;少數患兒服藥後有1-2次稀便, 餘無其他副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