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24節氣之小寒有哪些習俗

小寒節氣, 下午1點14分交節, 太陽到達黃經285°。 按古代以北斗星判斷節氣的方法, 鬥指戊為小寒。 古人認為冷氣積久為寒, 寒冷程度未至極點, 故稱小寒, 它是夏曆的十二月節。

俗話說“冷在三九, 熱在三伏”, 今年小寒與冬季“數九”中的三九相交, 因此進入小寒也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根據氣象部門報導, 我國東北地區小寒節氣裡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 最低氣溫可達-50℃, 黃河流域一帶平均氣溫在-5℃左右, 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也降至5℃左右, 平時也會有強冷空氣南下, 導致氣溫短期降至更低。

按古代曆書記載,

小寒節氣的物候特徵為“雁北鄉, 鵲始巢, 雉始鴝”。 小寒天寒地凍, 陽氣萌動, 候鳥大雁順陽氣而活動, 此時出現北飛跡象;喜鵲是感陽氣萌動而築巢的留鳥, 小寒開始築巢穴, 並將巢門南開, 以躲避北方寒風侵襲;雉, 俗稱山雞, 也感陽氣而發聲, 小寒時節開始鳴叫。 這些物候提醒人們小寒的到來, 開始本節氣內的生產農事與生活等。

小寒天氣酷寒, 南北地域跨度大, 形成不同的生產農事、生活習俗。 農事上, 北方大部分地區地裡已沒活, 都要進行歇冬, 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 過去, 牛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勞力, 需特別養護。 小寒天氣最冷, 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 民間多在牛棚馬廄燒火取暖。 小牲畜禦寒更加謹慎——單獨鋪上草墊,

掛起草簾擋風。 講究的人家會用溫水飲牲畜, 儘量減少牲畜的體能消耗, 預防疾病, 並且在飲水中加入少許鹽, 補充冷天牲畜體內鹽分的流失, 增強牲畜的免疫力。 平日我們到見牲畜舔牆根、喝髒水的現象, 就是牲畜缺鹽, 以舔舐牆根泥土中鹽鹼、或從髒水中攝取鹽分的表現。 南方地區小寒節氣需要做好油菜清溝、小麥追肥等工作, 倘若遇到強冷空氣, 則在地裡灑草木灰、作物秸稈或蓋糞等幫助作物度過最冷時節。 根據多年農事經驗, 人們往往會以小寒氣候推測來年的氣候變化, 早早做好農事計畫, 如山東地區就有“小寒無雨, 大暑必旱”、“小寒若是雲霧天, 來春定是乾旱年”的俗語。

生活上,

除注意日常保暖外,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 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 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 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飲食上, 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據《津門雜記》記載, 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 黃芽菜使天津特產, 用白菜芽製作而成。 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 只留菜心, 離地二寸左右, 以糞肥覆蓋, 勿透氣, 半月後取食, 脆嫩無比, 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各種蔬肉食, 四季都有, 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