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血清唾液酸偏高

血清唾液酸濃度是可以用於判斷惡性腫瘤, 同時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血清唾液酸稍微偏高一點其實不用太過於焦慮, 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積極樂觀, 再次檢查時看看是否依舊偏高, 同時做好糖尿病等疾病的預防。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血清唾液酸的具體介紹, 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唾液酸(sialic acid, SA)是神經氨酸的乙醯化衍生物, 是細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重要組成成分, 位於神經節苷酯的糖鏈的終末位置上, 存在於各種組織中。

體內唾液酸主要有三種存在形式:糖蛋白結合唾液酸, 脂蛋白結合唾液酸和游離唾液酸。

唾液酸有多種生理功能, 參與細胞的識別, 粘著和接觸抑制, 是一種廣譜的腫瘤標誌物。

正常代謝時, 血清唾液酸的含量穩定。

患惡性腫瘤時, 由於瘤細胞表面糖蛋白和糖脂的結構和含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 大量的唾液酸可能從癌細胞表面脫落進入血液,

使得血清唾液酸水準升高, 而且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測定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對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後判斷均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一、原理

血清中唾液酸與呈色液在沸水浴中反應, 生成紫藍色化合物,

與同樣處理的標準液比色定量。

二、臨床意義

唾液酸與細胞惡變、癌轉移、侵襲、失去細胞接觸性抑制, 細胞黏附性降低以及腫瘤抗原性密切相關。

血清唾液酸濃度可作為惡性腫瘤的診斷輔助性指標和療效觀察指標。

癌症患者血清唾液酸水準動態變化與病情相關, 可以用於早期發現腫瘤的轉移和復發。

血清唾液酸增高:常見於惡性腫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淋巴瘤、黑色素瘤、肉瘤、白血病、霍奇金病、敗血症、風濕病、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死、腎臟病變、腎功能不全等。

三、正常值參考範圍

1.29~2.42mmol/L(40~75mg/dL)

四、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 避免大量飲酒。

2.采血後應儘快分離血清, 4~6℃保存可穩定3~5天。

3.每批檢測須同時測標準, 以減少批間差異。

4.沸水浴水面應超過試管內反應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