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冒險讓患病女兒懷孕,原因僅僅是……
編者按:
最近, 內分泌科的李霖醫生, 遇到一件讓他覺得挺悲哀也挺無可奈何的事兒。
他跟丁香醫生聊了聊。 丁香醫生覺得, 通過這件事情, 也許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一下, 到底什麼才叫做對家人負責、對健康負責。
今日早上查房時, 遇到一件糟心事
內分泌科查房時, 患者不在, 患者母親在。
我問:病人呢?
患母答:還沒從家裡趕過來呢。
我正準備去看別的床的病人。 患者母親忽然走過來, 問道:糖尿病能懷孕嗎?
我回答:可以的。 心想, 老媽媽也是盼第三代心切, 連住院都不忘惦記著讓女兒懷孩子的事兒。
1 型糖尿病呢?
也能啊。
已經有糖尿病腎臟併發症呢?
遵醫囑好好治療, 也是可以的。
沒想到患母又追問:如果不治療呢?能不能懷?
不治療?我有點懵。 那當然不行啊。
患母微微抱怨:那你開始還說糖尿病能懷孕!
我一時不知道竟怎麼接話。
那些沒說出的話, 才藏著真相
患母這不同尋常的回答, 必定有原因, 不然也不會如此和醫生拐彎抹角地問來問去。
我留了個心眼, 追問了幾個問題, 大概瞭解了患者母親的意圖。
先說一下患者的大致情況吧:女性, 30 歲, 1 型糖尿病, 必須長期依賴胰島素治療。 去年結了婚, 但跟丈夫隱瞞了病情, 丈夫到現在都不知道情況。
想想看, 每天測血糖和四次胰島素注射, 還要控制飲食, 也不知道是丈夫太粗心還是妻子一家人隱藏得太好。
但這種隱瞞式的治療, 肯定受很多限制, 想躲躲藏藏, 必然會有不按時用藥的情況出現。
所以患者血糖控制得並不好, 現在已經出現了糖尿病腎病, 大量蛋白尿。
這也是她此次住院的原因。
對了, 這次住院丈夫也不知道……所以患者是白天住院晚上回家, 翌日一早再趕到醫院。 此時, 我總算是明白了。
媽媽冒險讓患病女兒懷孕, 原因是……
原來, 她們想來個「先斬後奏」——這麼隱瞞下去, 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 如果先懷孕再說明真相, 就可以用小孩為代價, 逼男方認帳。
我瞭解到以後, 震驚之餘, 趕緊規勸。
我跟患者母親說:以你女兒目前的病情情況, 如果懷孕, 風險極大。 孕婦和胎兒將來都可能會出大問題。
沒想到患母聽了之後,
可拼一把?
後來, 患者回來了, 應該是在和丈夫打電話, 邊說著到單位了, 邊伸出一隻手準備讓護士測血糖。
細細想來, 震驚、悲哀、無奈……
1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 β 細胞損傷, 胰島素分泌不足, 需要長期依賴胰島素治療。 因為大多數都是 40 歲以前甚至更年輕的時候就發病, 面對他們的可能是數十年的治療。
得了這個病, 的確是個人、家庭的悲劇, 但既已成事實, 那麼拾起信心科學面對, 才是關鍵。
學好糖尿病相關知識, 積極配合控制血糖, 才可以更好地生活。
但遺憾的是, 臨床工作中, 我仍然看到不少對該疾病有誤解或歧視的現象。
而文中提到的這對母女, 包括患者的丈夫, 更是其中極端的一種情況。
怎麼做才能讓事情有個更好的結果?
作為醫生, 這是我需要考慮的問題。
讓患者及家屬儘量全面地瞭解疾病和後續的治療, 告知可能的風險, 幫助患者對抗疾病, 這是我應該做的。
作為家屬, 對治療方案心中有數, 配合醫生, 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患者和家屬也可以把對疾病的顧慮、對治療的想法告知醫生。
怕就怕, 患者和家屬完全不顧醫生專業的建議, 擅作主張。
遇到這對母女這樣的情況, 是我非常不願看到的。 他們的家庭事務, 外人不便多擾。 但這件事情上, 我看到的是對疾病的無知, 對家人健康的漠視, 對生命的不尊重。
除了再三強調其中的風險, 我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聯想到最近發生的孕婦跳樓的事件,
用理性的態度面對疾病, 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對自己和家人健康的負責, 才能避免悲劇發生。
你覺得呢?不妨在評論區跟我們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