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多少會致命
癌症的高發讓老百姓“談癌色變”, 任何有關癌症的研究報導都很吸引眼球。 近來, 先是美國曝出“紅肉致癌”的新聞, 隨後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中 式鹹魚等115種物質致癌,
首先, 我們應該對“致癌性”有充分的認識。 致癌物分級的依據並不是根據致癌能力的強弱, 而是科學證據的確鑿程度, 證據包括:流行病學調查、劑量反應 關係、動物實驗等。 證據越明確, 級別越高。 目前WHO已進行致癌研究的化學物分為四級, 分別為1級:對人類確定致癌;2A級:對人類很可能致癌, 對動物確 定致癌;2B:對人類可能致癌, 對動物也可能致癌;3級:目前尚無足夠證據確定是否致癌;4級:非致癌。 有些致癌因素如手機致癌並沒有太明確的證據, 只被 認定為2B級,
其次, 致癌物的致癌能力與劑量密切相關。 “劑量”決定毒性, 而劑量又包括暴露量和暴露時間。 即使是一級致癌物如火腿、培根等加工肉類, 也不是吃一次 就致癌, 但如果天天大量吃, 時間長了, 患腸癌的風險就增加了。 類似的一級致癌物如酒精,
最後, 我們更要認識到, 癌症的發生機制非常複雜, 是遺傳基因、心理、職業、環境、飲食等內外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沒有某個單獨因素必然導致癌症的發生。 因此, 面對眾多“致癌物”的報導和傳聞, 應該理性對待, 不要過於緊張, 也不要偏聽偏信。
科學防癌需要做到“維多利亞宣言”所提出的四大原則:合理膳食, 適量運動, 戒煙限酒, 心理平衡;而不是因噎廢食, 期待通過食用某種抗癌食品或不吃某種“致癌”食品就能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