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關係能有效預防童年恐慌
今天很多孩子存在童年恐慌, 面臨巨大的壓力, 導致強烈而持久的焦慮心態。
日常生活中, 兒童面臨的最主要壓力與學習有關, 且呈現逐漸增長趨勢。 巨大的學習壓力扭曲了兒童的學習動機和人格發展, 導致兒童認知需要缺乏, 競爭需要強烈, 對未來產生不可預知的疑惑和恐懼, 使童年失去快樂。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 在非週末, 僅1.6%的少年兒童沒有課業負擔, 33.3%的少年兒童用一到兩個小時做作業, 花3個小時以上做作業的占13.8%。 而在週末, 用3個小時以上時間做作業的少年兒童占23.6%。
中小學生主要的事情無疑是學習成長, 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閒暇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而只是忙著完成家長、老師或輔導班佈置的課業, 那他們的好奇心與創造性就可能會被抹殺, 學習成為壓力, 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自由與和諧發展。
少年兒童全面發展需要有自由時間用於自由活動。 閒暇時間不足, 會影響到睡眠時間不足。 另外, 各種課外培訓、學科輔導給兒童增加了額外的壓力, 兒童參加補習班的年齡也呈現下移趨勢。 有孩子回答記者採訪時說:“雖然耽誤了玩的時間, 但是沒辦法違抗, 只有適應。 ”可見孩子的學習動力已經從學習知識本身轉化為自身發展的需要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 在人的學習過程中,
當兒童感到太多壓力而又無法回避時, 就會產生心情不好、煩躁、睡不著、不想學習、自卑甚至絕望的情緒體驗。 隨著年級增高, 這種情況也呈現增加趨勢。
導致童年恐慌的原因很多, 社會上熱捧狀元、追逐成功等功利的價值觀和輿論導向是深層原因, 教育評價指標單一、學校過度追求升學率是重要原因, 父母不合理的期望和不當的教育方式是直接原因。
面對同樣的壓力, 並非每個人都恐慌, 關鍵在於能否理解和承受。 比如, 作業過多的壓力是硬指標, 父母的態度就是軟指標。 父母如果善於緩解孩子的壓力, 孩子可能不會恐慌。 實際生活中, 那些擁有現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親子關係的家庭, 孩子一般不會產生童年恐慌, 依然可以享受童年的快樂。 可見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非常重要。
孩子是在體驗中成長的, 要有很多鍛煉機會才能堅強, 內心才能建立起一種行為反應機制,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不慌張, 立刻弄清怎麼回事,
父母尤其要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只有表揚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 父母要經常和孩子討論人生大事和人生經驗, 比如將來做什麼人, 從事什麼職業等, 在交流中滲透價值觀的引領。 要讓孩子知道, 每個人都能成功和幸福, 讓孩子相信,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預防童年恐慌, 父母是主角。 家庭教育要將立足點從子女“成才”轉向“成人”這一終極目標, 改善家庭教育微環境, 引導孩子理解和承受壓力, 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孫雲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