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哪些中醫方法治療皮膚瘙癢

外洗方

何首烏30克, 艾葉38克, 地膚子10克, 浮萍10克, 白芷10克, 石楠葉10克, 黃芩10克, 松節10克, 獨活10克, 羌活10克, 防風10克, 荊芥10克, 甘草10克, 芒硝10克, 薄荷5克。 將上藥放入搪瓷盆內, 加入半盆水, 煮沸約30分鐘即可。 待藥液溫度適宜時, 以毛巾蘸藥液擦癢處, 每服藥可用3~4次。

拔罐方

選吸力大的火罐, 在神闕穴每次拔罐5分鐘左右, 每天拔1~2次。 神闕穴為後天之氣舍, 在該處拔罐, 可行氣活血, 血行則風自滅, 瘙癢止。

敷臍方

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荊芥、地膚子各10克。 將上藥共研細末備用。 每用藥末10克, 以蜂蜜調膏敷臍部、膠布固定。 每天更換一次,

5天為一療程。 一般用2~3療程即可獲愈。

食療方

豬血200克, 豬板油100克, 帶衣花生仁100克, 飴糖少許。 上品加水煮熟, 早晚兩次分服。 每兩天一劑, 3劑為一療程。

湯藥方

生地黃、當歸、赤芍、金銀花、大青葉、白鮮皮、地膚子各12克, 白術、野菊花、防風、甘草各10克、黃芪、白蒺藜、丹參各20克, 水煎分兩次服, 每日一劑, 連服3~6劑即可獲愈。

在治療期間, 忌食辣椒、蔥、蒜及飲酒、濃茶、咖啡等, 也不宜食用魚、蝦、蟹等海鮮產品, 以免食物過敏加重皮膚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