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隱匿在笑容背後的抑鬱 多發生在白領階層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 抑鬱症在全球10大疾病負擔譜中名列第5, 預計到2020年將躍升至第2位。 目前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高、就診率低、治療率低, 尤其是很多人對隱匿性抑鬱沒有認識。 專家介紹:“在我國抑鬱症患者的就診人群中, 能夠被醫生正確識別的約占20%, 能得到有效治療的在正確被識別患者中僅占20%左右。 由此推算, 我國抑鬱症患者能夠接受有效治療的比例僅為0.8%左右。 ”

☆隱匿在笑容背後的抑鬱

微笑型抑鬱症患者的共同點是不願意傾訴、不願意放棄“尊嚴”, 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他們表面若無其事, 面帶微笑, 甚至給人以開朗、熱情的假像, 內心深處卻常感壓抑與憂愁。 很多時候, 他們的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 而是出於“工作需要”“面子需要”“禮節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等等。

“微笑型抑鬱症比普通的抑鬱症危害更大。 ”專家說, 患者出於面子、責任的需要微笑示人,

心理卻積壓下負面情緒。 當承受的壓力大到再也無法承受時, 他們的反應也是巨大的, 可能會從一個極度自信的人變成一個非常自卑的人, 甚至會懷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那些看來樂呵呵什麼都不在乎的人, 其實只是把壓力潛伏起來, 人們往往忽略其情緒的發洩。

除了微笑型抑鬱症外, 隱匿性抑鬱症還包括嗜睡型抑鬱、激越型抑鬱、疑病型抑鬱。 嗜睡型抑鬱表現為嗜睡, 開始時睡兩三天症狀消失,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越來越明顯, 睡眠時間越來越長。 這種嗜睡其實是潛意識裡對現實的逃避。 激越型抑鬱的顯著特徵是容易動怒, 其本質仍然是情緒低落, 同時反映了患者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力求擺脫的心態。

疑病型抑鬱患者常訴肌肉痛、頭痛、背痛、胃痛、心慌、神經衰弱、小便頻密和睡不好等, 經過各種檢查卻沒有大的器質性病變。 這類患者在不自覺地設法以肉身的痛苦來代替精神的痛苦, 希望借此博取同情與關注。

☆多發生在白領階層

美國心理學家史培勒說:“這種病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 ”

專家表示, 近年來, 中國民眾心理疾病呈高發態勢, 我們已經步入“全民焦慮時代”。 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 我國職業人群中抑鬱和焦慮狀況已較為嚴重, 超過5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

文獻顯示, 在我國, “微笑型抑鬱”多發生在白領階層, 他們很多是機關工作人員、企業管理層或技術人員, 男性要比女性多。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患抑鬱症沒面子, 出現抑鬱的早期症狀時會很抵觸, 認為只是情緒不好而已。 當出現軀體症狀, 如疼痛、頭暈、頸肩痛、失眠、乏力等, 又往往被誤診。

很多白領都有失眠的毛病, 大部分人認為這是飲食不規律、勞累所致,

不會想到與抑鬱聯繫起來。 其實, 睡眠障礙是抑鬱症患者的主要症狀, 有統計顯示, 77.24%的抑鬱症患者伴有失眠。 但他們很多人卻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植物神經紊亂等。

抑鬱障礙和心血管疾病的共病率也很高。 精神應激可引起或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患者併發抑鬱症的幾率也很高, 心內科門診患者40%以上合併有心理問題, 4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

☆用嘮叨來宣洩壓力

專家認為, 抑鬱症患者, 首先, 要有恰當的自我評價, 既不要妄自菲薄, 也不能盲目自大, 這樣才能做出恰當的自我評價。 其次, 要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和諧相處, 千萬不要過於敏感、偏激甚至憤世嫉俗。 只有這樣, 才能主動減少自己面臨不良環境、承受打擊的幾率。 另外, 要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包括逆境、順境、得意、失意。 有興趣的還可以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提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不但可以在出現問題時開導自己, 還可以幫助別人。最後,如果感覺自己承受著過大的心理壓力,那不妨試試嘮叨宣洩法。心理學家認為這可以宣洩內心壓力,但要注意不能天天嘮叨,否則周圍的人也會聽煩了,反而容易造成新的人際問題,更影響嘮叨者的心情。

目前,精神疾病在中國疾病負擔的排名中已超越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病位居首位,占總負擔的1/5。“抑鬱症並不可怕。”專家認為,抑鬱症是所有心理疾病中治療最有突破性的一種,被稱為精神科的感冒,只要及時干預,大多數都會治癒。但感冒治療不當會引發肺炎,抑鬱症不好好治可能導致自殺的惡果。專家提醒大家,平時不要積壓不良情緒,學會示弱,學會向信賴的人傾訴,同時堅持運動。運動中的人體會釋放一種“快樂因數”內咖肽,它是人體的自然抗抑鬱藥物,能讓人感到愉悅。但內咖肽只能在人體保存2—3天,因此一定要長期堅持鍛煉,讓笑容和快樂發自內心。 還可以幫助別人。最後,如果感覺自己承受著過大的心理壓力,那不妨試試嘮叨宣洩法。心理學家認為這可以宣洩內心壓力,但要注意不能天天嘮叨,否則周圍的人也會聽煩了,反而容易造成新的人際問題,更影響嘮叨者的心情。

目前,精神疾病在中國疾病負擔的排名中已超越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病位居首位,占總負擔的1/5。“抑鬱症並不可怕。”專家認為,抑鬱症是所有心理疾病中治療最有突破性的一種,被稱為精神科的感冒,只要及時干預,大多數都會治癒。但感冒治療不當會引發肺炎,抑鬱症不好好治可能導致自殺的惡果。專家提醒大家,平時不要積壓不良情緒,學會示弱,學會向信賴的人傾訴,同時堅持運動。運動中的人體會釋放一種“快樂因數”內咖肽,它是人體的自然抗抑鬱藥物,能讓人感到愉悅。但內咖肽只能在人體保存2—3天,因此一定要長期堅持鍛煉,讓笑容和快樂發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