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大腦保持“冷靜”才能更健康

常聽人說“寒頭暖足”, 這裡就切入到一個溫度的問題, 也有許多人疑惑“腦溫”是什麼?其實, 臨床上並沒有獨立的“腦溫”概念, 這只是大腦溫度調節功能一種概稱。 一般來說, 人在健康狀態下, 大腦溫度與體溫總體是一致的, 最多只有1℃左右的波動。 但人處於一個變動環境和活動的自主狀態中,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喬立豔說, 即便在正常體溫範圍內, 口腔、腋窩、直腸的溫度也不一樣, 只能說, 身體各個部位的溫度是相對恒定的。

總體來講, 靠近內臟、軀幹中央體溫更高, 而四肢溫度會相對低些。

測體溫時, 人們通常只關注腋窩的溫度, 然而誰來決定我們的體溫呢?“是大腦, 準確地說是下丘腦。 ”喬立豔說, 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 當人體受到外來病菌入侵或感染時, 下丘腦會發出信號, 提高溫度以殺死致病菌, 所以生病時, 人們會出現發燒發熱的症狀。

除了大腦內在運轉會產生溫度變化, 外界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喬立豔說, 高寒地區會凍得人“腦仁疼”“頭皮發麻”, 其實就是外溫過低造成的大腦溫度降低。 而在酷熱天氣下出現的“中暑”是因體溫調節機制崩潰而使腦溫升高。 疲勞、緊張、生氣讓人“頭腦發熱”也非虛言, 美國心理學家曾測量了情緒比較激動的參與者的大腦溫度, 結果發現, 他們的溫度確實要比平時高一些。

大腦“冷卻下來”後還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好處?

治療失眠多夢。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團隊, 選擇同樣數量的失眠症患者和非睡眠障礙者, 讓受試者帶上“冷水迴圈帽子”, 測定入眠時間。 結果, 失眠症患者大約13分鐘就入睡了, 而非睡眠障礙者要16分鐘入睡。 醫學證實, 因為失眠症患者的大腦前額葉一直處於活躍狀態, 溫度調節趨高, 進而影響入眠速度。

保護受損腦細胞。 喬立豔表示, 臨床上的“低溫治療”是用低溫來保護病人受損的腦細胞, 使其處於“休眠”或“半休眠”的狀態, 降低腦細胞代謝率和耗氧量, 減少腦細胞自溶性壞死, 減少後遺症和併發症的發生。 上世紀80年代末就有研究發現, 大腦溫度下降2℃~3℃, 對缺血性腦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對心律失常、凝血障礙、電解質紊亂等疾病有著非常好的治療前景。

減少壓力, 活躍思維。 中醫上有“寒頭暖足”的說法, 說的就是要使頭部保持相對涼爽的溫度。 唐代名醫孫思邈有言“頭邊亦不可安火爐”, 否則易引起頭痛頭暈等疾病。 我們平時用冷水洗臉或洗個冷水澡也能對頭腦產生降溫的效果, 有助於緩解壓力, 清醒大腦, 還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喬立豔指出, 低溫治療對一些腦損傷患者起到保護作用, 但正常健康人群不宜刻意追求“低溫醒腦”, 稍微低於正常體溫即可。

慢節奏“冷療大腦”:

專家強調, “低溫治療”不適合健康人群, 但健康人群可通過以下方式增加大腦供血量、平靜心腦, 來達到保健養生、養精蓄銳的目的。

睡眠不能少。 在睡眠的狀態下, 呼吸變慢, 血流速穩定, 身體溫度也會降低一點, 大腦溫度相對“冷卻”, 進入更加深度的睡眠, 幫助恢復體力。

哈欠是個寶。 美國賓漢姆頓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 大腦如電腦, 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 工作效率更高。 身體困倦使大腦深層溫度升高, 而打呵欠如同散熱片, 可降低大腦溫度。

瑜伽太極拳。 一些人認為, 放慢節奏為何還要運動呢, 運動後的腦溫豈不又要上升?這種溫度上升其實是健康狀態, 通過散步或瑜伽等有氧運動, 能夠加強血液迴圈, 順利分解疲勞物質中的乳酸, 大大減少了因疲勞而導致的不良體溫上升。

開心最重要。 人腦內有多種神經遞質, 可影響人的情緒。 良好的情緒可以避免焦慮抑鬱,

減輕大腦負擔, 以免由於過慮引起大腦溫度調節失衡。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喬立豔

掃碼或關注微信公號jjkkxxg
回復【猝死】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