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清風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中藥志》

【拼音名】Qīnɡ Fēnɡ Ténɡ

【別名】清風藤(《本草圖經》), 青藤、尋風藤(《綱目》)。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青藤、華防己或清風藤科植物清風藤等的藤莖。

青藤及華防己夏、秋採割藤莖, 曬乾, 或潤透切段, 曬乾。 清風藤秋冬采老藤, 切段, 曬乾。

【原形態】

①青藤, 又名:大葉青藤、土木通、土藤、大青木香、岩見愁、排風藤。

落葉纏繞藤本。 莖帶木質, 枝綠色, 光滑, 有縱直條紋。 葉互生, 葉柄長5~10釐米;葉片近圓形或卵圓形, 長6~12釐米, 寬4~12釐米, 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 全緣或5~7淺裂, 上面光滑, 綠色, 下面蒼白色。 花小, 單性, 雌雄異株;圓錐花序, 長10~18釐米, 多少被毛;雄花具花萼6片, 黃色, 長1.8~2.5毫米, 外側被毛;花瓣6片, 淡綠色;雄蕊9~12枚, 長約1.6毫米;雌花的花被與雄花同;具9枚退化雄蕊;心皮3, 花柱反曲, 柱頭淺裂。 核果, 黑色, 長5~7毫米, 直徑4一5毫米, 內果皮扁平。 種子半月形。 花期6~7月。

生於山地。 分佈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北、四川、貴州、陝西等地。

②華防己, 又名:湘防已、過山龍、穿山藤、秤鉤風。

木質藤本, 長達10米餘, 全體無毛。 枝綠色或紫褐色, 具細紋。 葉互生, 闊卵形至近圓形, 長5~10釐米, 寬7~12釐米, 先端尖;全緣, 基部截形、圓形或微心形, 基出脈5;葉柄長4~8釐米。 聚傘花序腋生;花小, 單性, 綠色或黃色;萼片6, 橢圓形, 長約2.5毫米;花瓣6, 近圓形, 長約1.5毫米;雄花具雄蕊6, 花絲長約2毫米, 花藥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6, 子房上位, 心皮3, 分離。 果為小核果。

生山坡林緣灌叢中。 分佈湖南、廣東、廣西。

③清風藤

落葉纏繞藤本。 嫩枝條屈曲, 有微毛。 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 長5~7釐米, 寬3~4.5釐米, 先端短尖, 基部圓或帶闊楔形, 全緣, 兩面光滑無毛, 蘋質;落葉後, 葉柄基部殘留枝上成短刺狀, 頂端微呈兩歧.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

下有鱗片數枚, 先葉開放;花黃色, 直徑5~6毫米;萼5裂;花瓣5, 倒卵狀橢圓形;雄蕊5, 短於花瓣;子房基部有5尖裂的花盤, 花柱錐形.核果深裂, 成並立的2分果, 分果扁, 倒卵形, 熟吐深碧色。 花期3月。 果期5月。

生於山坡路旁、林下、溪邊灌叢中。 分佈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西、湖南等地。

【性狀】

①青藤的乾燥藤莖呈細長圓柱形, 直徑5~20毫米, 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 有縱皺及橫向皮孔, 節處膨大。 體輕, 質堅實而脆, 易折斷, 斷面灰黃色或淡灰棕色, 不平坦, 橫切面韌皮部很窄, 木質部導管與射線呈放射狀排列, 導管較大, 中央為圓形的髓。 氣弱, 味苦。

產江蘇、浙江、湖北等地。

②華防己的乾燥藤莖呈圓柱形, 長10~30釐米。 表面灰棕色, 有不規則的溝紋、裂隙和疤痕。

質極堅硬, 不易折斷。 切斷面導管明顯, 維管束呈放射狀, 且顯清晰的多層環紋, 一般2~7圈, 偏心性。 氣微弱, 味微苦。

產湖南。

③清風藤的乾燥老藤呈圓柱形, 灰黑色, 光滑, 外表有縱皺紋及葉柄殘基。 橫斷面皮部較薄, 灰黑色, 木質部黃白色, 射線不明顯。 味微苦。

產浙江。

青風藤的原植物, 《本草》記載簡略, 殊難確定為何種, 據目前藥用情況, 主要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 此外, 四川所用者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莖(參見青檀香條);福建所用者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的莖(參見雞矢藤條);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莖(參見常春藤條)。

【化學成份】

青藤的莖和根含青藤堿、雙青藤堿、木蘭花堿、尖防己堿、四氫表小檗堿、異青藤堿、土杜拉甯、清風藤堿、dl-丁香樹脂酚、十六烷酸甲酯、N-去甲基尖防已堿、白蘭花堿、光千金藤堿。

又含β-穀甾醇、豆甾醇。

青藤的莖含清風藤堿甲等多種生物鹼。

【藥理作用】

①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㈠鎮痛作用:青藤堿在用小鼠電刺激法、熱板法以及家兔光熱刺激法的試驗中, 均證明具有肯定的鎮痛作用。 腦內注射產生鎮痛作用所需的劑量, 相當於腹腔注射的1/2000, 說明其鎮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樞神經系統;它與丙烯嗎啡合用, 並不出現拮抗, 反而產生協同, 說明它的鎮痛原理與嗎啡類鎮痛藥有所不同。 其產生鎮痛所需的劑量約為嗎啡的10倍, 持續時間較短。 連續應用也能產生耐受性, 但較嗎啡緩慢, 與嗎啡之間並無交叉耐受性。 與異丙嗪合用, 作用增強, 這主要是由於兩藥中樞作用的協同,

部分還可能由於異丙嗪對抗了青藤堿釋放組織胺所致。 合用時對青藤堿的耐受的產生及毒性皆無影響。 ㈡鎮靜作用:青藤堿明顯減少小白鼠的自發活動和被動活動, 對巴比妥類睡眠時間並無明顯影響;對士的寧有某些拮抗作用(降低士的寧對小鼠的驚厥閾), 但不能對抗五甲烯四氮唑。 犬、猴口服青藤堿45~95毫克/公斤也有顯著的鎮靜作用。 小劑量(5~10毫克/公斤)即能延長小鼠和貓的防禦性運動條件反射的潛伏期, 條件反射部分消失, 隨之非條件反射也有少部分消失, 說明它首先是對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過程有抑制性影響。 青藤堿並能消除電刺激小鼠引起的激怒反應, 似有安定作用。 ㈢其他作用:青藤堿有鎮咳作用,對小鼠及貓,其鎮咳效價與可待因相仿;對豚鼠則其效價僅及可待因的1/4。異丙嗪可加強其鎮咳作用。另外,略有催吐作用,對注射去水嗎啡引起的嘔吐無影響。對大鼠腹腔注射大劑量時,有一定的降溫作用。對家兔注射中毒量時,體溫亦有所下降,但如反復給予,可產生耐受性,體溫不再下降。據報導,它對家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作局部浸潤麻醉藥使用,但也能產生耐受性,如連續注射,則作用減弱。

②降壓作用

青藤總堿對麻醉或不麻醉實驗動物(犬、貓、兔、大鼠),無論靜脈注射或灌胃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壓效果,作用迅速、顯著而持久,但連續多次給藥,則產生快速耐受性。降壓作用與M-膽鹼能神經或乙醯膽鹼無關,也非組織胺釋放所致,可能與其抗腎上腺素及神經反射作用有關。由於上述降壓特性,它對犬的慢性實驗性高血壓無顯著治療效果。青藤的酸性提取物,在兔的急性試驗中,亦不影響血壓。

③對胃腸活動的影響

青藤堿給犬、猴口服常有輕度的胃腸不良反應;對離體的兔腸及豚鼠腸有抑制作用,並能對抗毛果芸香堿、組織胺、乙醯膽鹼及氯化鋇的致痙攣作用,但對在位的犬及兔腸,靜脈注射青藤堿均引起小腸暫時興奮,這種興奮作用可被苯海拉明、六烴季銨完全阻斷,阿托品完全或部分阻斷,但切斷二側迷走神經並不能阻斷。注射青藤堿可增加胃液分泌及其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無明顯改變。對胃腸道的興奮作用,主要是與組織胺釋放有關。但給予新安他精(抗組織胺藥)未能抑制胃液分泌。青藤的酸性提取物,能興奮離體兔腸。

④抗炎作用

青藤堿對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關節炎有顯著的消退作用,切除腎上腺或垂體後,就無此作用。對正常大鼠,能降低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在戊巴比妥(能抑制下丘腦)麻醉後,即失去此作用,故青藤堿的抗炎作用原理可能是通過下丘腦影響垂體-腎上腺系統所致,而與釋放組織胺無關。對豚鼠的主動性過敏性休克有防止作用,對犬則比較差。與抗原同時應用,可抑制抗原釋放組織胺。對滴蟲、瘧原蟲也有抑制作用。

【性味】

苦,平。

①《本草便讀》:苦,平。

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苦辛,寒。

【功能主治】

祛風濕,利小便。治風濕痹痛,鶴膝風,水腫,腳氣。

①《本草圖經》:治風。

②《綱目》:治風濕流注,曆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行水利尿,瀉下焦血分濕熱。治風水腫,腳氣,風濕關節疼痛,口眼歪斜,癰腫惡瘡。

④《中國藥植志》:除濕,祛風,行氣,利水。治膀胱水腫,風腫,腳氣濕腫。

⑤《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驅風濕,通經絡。治風寒濕痹,鶴膝風,肢節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一切諸風: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內,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內。用時先備梳三五把,量人虛實,以酒服一茶匙畢,將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後遍身發癢不可當,急以梳梳之。要癢止,即飲冷水-口便解。避風數日。(《瀕湖集簡方》青藤膏)

②治骨節風氣痛:大青木香根或莖葉適量,煎水常洗痛處。(《貴州民間藥物》)

【各家論述】

①《本草匯言》:清風藤,散風寒濕痹之藥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風病軟弱無力,並勁強偏廢之證,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須與當歸、枸杞合用方善也。

②《本草便讀》:凡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此物善治風疾,故一切曆節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風氣通於肝,故入肝,風勝濕,濕氣又通於脾也。

【摘錄】《*辭典》 

㈢其他作用:青藤堿有鎮咳作用,對小鼠及貓,其鎮咳效價與可待因相仿;對豚鼠則其效價僅及可待因的1/4。異丙嗪可加強其鎮咳作用。另外,略有催吐作用,對注射去水嗎啡引起的嘔吐無影響。對大鼠腹腔注射大劑量時,有一定的降溫作用。對家兔注射中毒量時,體溫亦有所下降,但如反復給予,可產生耐受性,體溫不再下降。據報導,它對家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作局部浸潤麻醉藥使用,但也能產生耐受性,如連續注射,則作用減弱。

②降壓作用

青藤總堿對麻醉或不麻醉實驗動物(犬、貓、兔、大鼠),無論靜脈注射或灌胃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壓效果,作用迅速、顯著而持久,但連續多次給藥,則產生快速耐受性。降壓作用與M-膽鹼能神經或乙醯膽鹼無關,也非組織胺釋放所致,可能與其抗腎上腺素及神經反射作用有關。由於上述降壓特性,它對犬的慢性實驗性高血壓無顯著治療效果。青藤的酸性提取物,在兔的急性試驗中,亦不影響血壓。

③對胃腸活動的影響

青藤堿給犬、猴口服常有輕度的胃腸不良反應;對離體的兔腸及豚鼠腸有抑制作用,並能對抗毛果芸香堿、組織胺、乙醯膽鹼及氯化鋇的致痙攣作用,但對在位的犬及兔腸,靜脈注射青藤堿均引起小腸暫時興奮,這種興奮作用可被苯海拉明、六烴季銨完全阻斷,阿托品完全或部分阻斷,但切斷二側迷走神經並不能阻斷。注射青藤堿可增加胃液分泌及其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無明顯改變。對胃腸道的興奮作用,主要是與組織胺釋放有關。但給予新安他精(抗組織胺藥)未能抑制胃液分泌。青藤的酸性提取物,能興奮離體兔腸。

④抗炎作用

青藤堿對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關節炎有顯著的消退作用,切除腎上腺或垂體後,就無此作用。對正常大鼠,能降低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在戊巴比妥(能抑制下丘腦)麻醉後,即失去此作用,故青藤堿的抗炎作用原理可能是通過下丘腦影響垂體-腎上腺系統所致,而與釋放組織胺無關。對豚鼠的主動性過敏性休克有防止作用,對犬則比較差。與抗原同時應用,可抑制抗原釋放組織胺。對滴蟲、瘧原蟲也有抑制作用。

【性味】

苦,平。

①《本草便讀》:苦,平。

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苦辛,寒。

【功能主治】

祛風濕,利小便。治風濕痹痛,鶴膝風,水腫,腳氣。

①《本草圖經》:治風。

②《綱目》:治風濕流注,曆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行水利尿,瀉下焦血分濕熱。治風水腫,腳氣,風濕關節疼痛,口眼歪斜,癰腫惡瘡。

④《中國藥植志》:除濕,祛風,行氣,利水。治膀胱水腫,風腫,腳氣濕腫。

⑤《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驅風濕,通經絡。治風寒濕痹,鶴膝風,肢節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一切諸風: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內,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內。用時先備梳三五把,量人虛實,以酒服一茶匙畢,將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後遍身發癢不可當,急以梳梳之。要癢止,即飲冷水-口便解。避風數日。(《瀕湖集簡方》青藤膏)

②治骨節風氣痛:大青木香根或莖葉適量,煎水常洗痛處。(《貴州民間藥物》)

【各家論述】

①《本草匯言》:清風藤,散風寒濕痹之藥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風病軟弱無力,並勁強偏廢之證,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須與當歸、枸杞合用方善也。

②《本草便讀》:凡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此物善治風疾,故一切曆節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風氣通於肝,故入肝,風勝濕,濕氣又通於脾也。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