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和心跳慢 到底哪個好?
很多人經常有意無意地數數自己的脈搏, 有的人會發現自己的脈搏比較快, 比如80次/分鐘或90次分鐘。 部分心率快的人會感覺心慌, 而多數人可能沒有什么感覺, 就認為沒什么大事。 這樣真的沒有事嗎?
醫學上, 正常的心跳次數定義為每分鐘60~100次, 但近年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結果提示, 心率增快會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脈搏快慢影響壽命!
現代觀念認為, 如果一個人的平均脈搏經常或長期達到或超過80次/分鐘, 即便還在低于100次/分鐘的正常范圍內, 也已經算增快了。
當然, 一次心電圖、一次數脈搏, 或激動、運動后脈搏暫時快于80次分鐘的情況都不算慢性脈搏增快。 最客觀的要數動態心電圖記錄的平均心率, 這是24小時包括白天與夜間、安靜與活動時心率的均值, 因此這個值很有意義。
慢性脈搏增快, 常不易被注意, 人們認為這仍在正常范圍內, 但其造成的危害可長期、隱匿性存在。
其實早在1945年, 著名學者萊維就發表文章指出, 心跳100次分鐘以上者的死亡率遠遠高于心跳較慢者。
40年后, 美國著名的流行病學家弗拉明翰發表了更具說服力的資料, 年齡在35~84歲的人群, 前瞻性隨訪26年的結果表明, 隨心跳次數加快, 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趨勢, 在男性人群中尤為明顯。
有研究顯示, 老年人心率每增快5次/分鐘,
慢性脈搏增快是人體交感神經長期被激活的標志和表現, 也會促進血壓、血糖增高, 脂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
當然脈搏過慢也不利健康。 脈搏與死亡率呈現一個U形曲線, 即脈搏長期低于50次分鐘或長期超過80次/分鐘都會使死亡率增高。
那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將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呢?
除了真正的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心動過速, 很多人是因為輕度貧血、飲食失調、過量飲用咖啡或茶、生活壓力過大、缺乏運動所致。 心臟承受了過大的壓力, 就像身體操勞過度一樣, 心率就會在90次/分鐘以上。
而常常打坐和冥想的人, 心率會變得很慢, 這些人都很長壽。 長期練習書法和繪畫也會使人心率下降,
當然, 不是每個人都有藝術天賦, 但適當做舒緩運動(包括慢跑、快走、打太極拳等)和心理減壓是我們保證健康的絕佳方法。

↑點擊去參與測試 拜拜粗腰肥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