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父母,大聲說出來
與父母分隔兩地?愛父母在心口難開?中國成人親子關係如今呈現何種態勢?近日, 某知名門戶網站隨機調查2萬多線上使用者, 用資料描繪了中國成人親子關係現狀。 總體來說, 受訪者對父母普遍有愛, 卻羞於表達愛意。
近八成人不願跟父母說“肉麻”話
調查顯示, 78.1%的男性沒有對父母說過“我愛你”“你辛苦了”等, 女性這一比例為64.7%;74.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對父母心存感激, 但不好意思說“肉麻”的話, 雖然61.5%的受訪者理解父母希望聽到來自子女的愛。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 子女越來越覺得父母不太需要自己對他們表達愛意。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總是很欣賞, 在朋友面前喜歡誇孩子“小帥哥”“小美女”。 但調查顯示, 23.5%的子女只會在心中默默地誇獎父母是“帥哥、美女”, 嘴上卻不說;只有18.1%的受訪者表示, 不僅在心中誇父母, 也會大膽說出來。
對父母說“愛”為何這麼難
調查結果發現, 多數國人不好意思對父母、親人說“愛”, 吝於誇獎自己的父母, 也不太願意分享自己的心事。 分析起來, 有幾個原因:第一, 中國文化偏於含蓄、隱晦, 不如西方人那麼熱情。 外國的孩子和父母, 每天都要對彼此說“我愛你”。 但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人, 總是習慣把對家人的愛放在心裡。 尤其是兒子, 更不容易開口對父母表達愛意,
第二, 傳統教育缺乏“愛”的教育。 父輩接受的傳統教育, 傾向於“行勝於言”, 認為沒必要把愛常掛在嘴邊。 不少中青年小時候從沒聽爸媽對自己說過“愛你”, 又怎麼要求他們回過頭向父母表達愛呢?學校和社會教育也偏重于生存技能和知識, 缺乏情感教育。
第三, 我們的“想當然”。 正如調查所說, 多數受訪者認為父母不需要自己表達愛意。 “這麼大的人了, 突然告訴爸媽‘我愛他’, 他肯定會擔心我工作、生活是不是出問題了。 ”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但子女的看法並不能代表父母的心聲。
表達愛意, 不要“藏著掖著”
心理學家指出, 愛一定要說出口, 才能讓對方有深刻的感動。 給父母準備貼心禮物的同時, 也別忘了尋常日子裡最貼心的問候。
如今網路普及, 溝通便捷, 不妨先在父親節、母親節、父母生日和結婚紀念日等重要日子發一條簡短的訊息、說一句深情的微信語音、打一通電話, 這些都會給父母帶去很多感動。
愛不必都通過“愛”字來表達, 平時多誇誇父母, 發自內心說點讚美、欣賞的話語, 同樣能讓他們感受到愛意。 比如說“老媽這件新衣服真漂亮”“老爸真是個老帥哥”等。 多跟爸媽分享自己的生活, 包括日常瑣事、工作見聞、八卦趣事、情感生活等。 父母想要分享的不是事情本身, 而是一種與你交流的心情, 這其中飽含的愛意是不可忽視的。
陪伴是無聲的愛。 小時候, 我們都希望父母能夠陪我們吃飯、逛遊樂園。 父母如果說工作太忙,
最後要提醒父母們, 別總擺出一副長輩的架子, 多傾聽孩子的聲音, 給他們一個擁抱, 甚至主動說出“我愛你”, 那麼孩子也會勇敢地對你說“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