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地蠶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ì Cán

【別名】土蟲草、土冬蟲草、白冬蟲草、白蟲草、肺癆草、土石蠶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地吞的根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achys geobombycis C.Y.Wu

採收和儲藏:秋生採收根莖, 洗淨, 鮮用或蒸熟曬乾備用。

【原形態】地蠶, 多年生40-50cm。 根莖橫走, 肉質, 肥大。 莖具四槽, 在棱及節上疏被倒向疏柔毛狀剛毛。 葉柄長1-4.5cm, 密被疏柔毛狀剛毛;葉片長圓狀卵圓形, 長4.5-8cm, 寬2.5-3cm, 先端鈍, 基部淺心形或圓形, 邊緣有整齊的粗大圓齒狀鋸齒, 上面散佈疏柔毛狀剛毛。 , 下麵沿主脈上密被餘部疏被柔毛狀剛毛;苞葉變小, 最下一對苞葉與莖葉同形。 輪傘花序腋生,

4-6花, 組成穗狀花序;苞片少數, 線狀鑽形;花梗長約1mm, 被微柔毛;花萼倒圓錐形, 細小, 外面密被微柔毛及具腺微柔毛, 萼筒長4mm, 齒5, 邊緣有具腺微柔毛, 先端具胼胝尖頭;花冠淡紫至紫藍色, 亦有淡紅色, 冠筒長約7mm, 外面在上面被微柔毛, 內面近基部1/3處有水準向微柔毛環, 冠簷二唇形, 上唇直伸, 長圓狀卵圓形, 外面被微柔毛, 下唇水準開展, 較廓卵圓形, 外面被微柔毛, 內面在中部散佈微柔毛, 3裂, 中裂片最大, 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 前對稍長, 花絲絲狀, 中部以下被微柔毛, 花藥卵圓形;花柱絲狀, 略超出雄蕊, 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杯狀。 小堅果黑色。 花期4-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荒地、田地及草叢濕地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及廣西。

【性狀】

性狀鑒別, 塊莖呈紡錘形, 兩頭尖, 長2-5cm, 直徑3-8mm。 表面淡黃色或棕黃色, 略皺縮而扭曲, 具環節4-15個, 節上有點狀芽痕和鬚根痕。 質脆, 易折斷, 斷面略平坦, 類白色, 顆粒狀, 可見棕色形成層環。 氣微, 味甜, 有粘性。 本品放水中浸泡時易膨脹, 結節狀明顯。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類白色。 1.薄壁組織較多, 呈碎塊狀, 薄壁細胞類圓形, 直徑26-66μm。 2.螺紋或孔紋導管, 直徑8-20μm, 壁微木化。 3.後生表皮組織碎片, 頂面觀表皮細胞呈多角形, 側面觀呈長多角形, 壁較厚, 棕褐色, 細胞壁具條狀紋孔。 4.腺鱗單個散在或連著鱗葉或胚芽組織碎片, 頭部2或4細胞, 偶見單細胞, 直徑15-25μm, 柄1-3個細胞。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肺;腎經

【功能主治】益腎潤肺;補血消疳。 主肺癆咳嗽吐血;盜汗;肺虛氣喘;血虛體弱;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